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治党要从严 乐清要变清
百亿工业项目
将于5月底集中开工
用25年的青春
营造“幸福驿站”
企业发展缺地 违建厂房应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25年的青春
营造“幸福驿站”
——记乐清市福利院院长张惠珠
2014-05-06

    ■记者 徐琴微 通讯员 张柱

    “善待生命,奉献爱心,让他们安度晚年,含笑于生命的最后一个幸福驿站……”1990年2月,风华正茂的张惠珠踏进了乐清福利院的大门。25年来,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实际行动和无私的爱为福利院里的每个成员打造一片晴空。

    拖把、畚斗、扫帚是张惠珠的“三件宝”,同事们说她既是院长,又是勤杂工,更是许多老人们离不开的“亲人”。乐清福利院现有床位55张,目前在乐清福利院生活的老人有40多名。“40多个老人,40多种口味和习惯。”在为老人安排房间时,张惠珠煞费苦心。为了老人相处更和睦,她将性情相融的老人安排在一个房间;为了老人休息好,她将起居习惯相近的老人安排在一个房间;有老人习惯在夜里看电视,她特意安排老人与听力不好从而不易受其影响的老人住一个房间。要说最让张惠珠操心的,莫过于每天给老人们买什么菜。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张惠珠和司务长一起在网上找菜谱,找适合老年人吃的菜。“我们尽量每天变着花样,费尽心思做到一个星期每天菜谱不重样。”张惠珠说,如禁渔期,市场上鱼少了,他们就买一些鱼干等给老人们换口味,老人们就很喜欢。

    “平时陪他们的时间比陪家里的双亲还要多!”张惠珠感慨说。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只要他们有需要,张惠珠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乐民、乐福,是福利院收养的两名智障者,他们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年龄。八年前,流浪的乐福在被救助人员发现时已身怀六甲,孩子的父亲不得而知。张惠珠为乐福的生存状况深感痛心,坚定地将她收留在福利院。高度智障的乐福经常捡拾垃圾,还时常在院子里大喊大叫,院里的一些老人不愿意和她待在一起,但张惠珠从不嫌弃,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她。

    相比乐福,乐民更是让张惠珠操尽了心。他被福利院收养已25年了,不仅智障,还身患残疾。现在的乐民已会跟人简单地交流,但当初来福利院时,他什么话都不会讲,什么事都不会做,所有的日常起居都要依赖张惠珠一人照顾。乐民进院以来有过多次走丢的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三天三夜。那段时间,张惠珠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到处寻找,几乎走遍了乐清市区、柳市、北白象等地。在大家都觉得希望渺茫的时候,张惠珠始终没有放弃。在大雨滂沱的第三天凌晨,她终于在北白象车站找到了衣衫褴褛的乐民。那一瞬间,她全然不顾乐民身上又脏又臭,抱着他大哭起来。

    “你们没有孩子,就把我当女儿吧。”这是张惠珠经常跟老人们说的话。福利院里的江老伯因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失禁,被褥、裤子每天要换洗数次,张惠珠二话不说,亲自动手和护理人员一起为老人换裤子、被褥,擦洗身体。在老人弥留的最后两个多月里,张惠珠像女儿一样守在床头照顾,直到老人有尊严地离世。25年来,由张惠珠她们帮助买寿衣、亲手料理送走的老年人,就有40多名。

    党员在您身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用25年的青春

    营造“幸福驿站”

    ——记乐清市福利院院长张惠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要闻 00001 用25年的青春
营造“幸福驿站”
2014-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