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时评
3  4  
深入做好“海”字文章
苏德生反哺家乡与乐商回归
公务员年薪30万元
公众不能为“野驴”的快感埋单
别让“有理”成“无理”
山寨加油站
关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老娘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山寨加油站
2014-05-05

    山寨加油站

    事件:“跟一颗‘定时炸弹’成邻居,太危险了!”几天前,市民天道(化名)向本报报料,称虹桥镇振兴北路一处居民楼成了私卖成品油窝点,将汽油、柴油等成品油销售给私人,生意非常火爆。“我们多次向部门进行投诉,都未能取缔私卖成品油窝点。”如何排除这颗“定时炸弹”,天道很是担忧。(5月1日《乐清日报》2版)

    拆除“定时炸弹”不能再等了

    ■万世钢

    居民楼成了私卖成品油的窝点,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居民楼人口密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奇怪的是,居民多次向部门投诉,都未能取缔成品油窝点,原因是什么,这很关键。是这个窝点有“来头”还是证据不足?这些问题最好厘清。其实查处这样的窝点,办法有很多,操作起来也并非难事,搜集证据也简单,就看相关部门是不是想彻底端掉这个窝点了。

    成品油藏匿居民楼是关系群众安全的大事,即便处理过程中会牵涉到一些部门责任问题,也应暂时放到一边,毕竟居民安全要放在首位。如果问题已经发现,还是迟迟没有处理的话,发生事故,这责任就更大了。一个人胆敢如此大张旗鼓在居民楼里贩卖成品油,除了胆子大外,背后可能有原因。对如此漠视居民的行为,应当及早处理,不能再等了。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市民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何以“多次举报未取缔”

    ■王锦南

    这个私卖成品油窝点如一颗“定时炸弹”悬在居民头上。这颗“定时炸弹”不是昨日刚出现,而是存在八年之久;这颗“定时炸弹”不是位于偏僻的所在,而是位于居民楼内;这颗“定时炸弹”并非相关部门不知晓,而是早被居民“多次举报”。

    很显然,这颗“定时炸弹”不仅仅埋下了严重隐患,其本身也涉嫌违反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消防法规,而且其油品来源也很存疑:走私而来?偷盗而来?

    这颗“定时炸弹”之所以能在居民楼里存在如此之久,虽说跟经营者有关,但笔者以为,这更跟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有密切关系。面对这颗“定时炸弹”,相关部门完全可以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取缔和严惩,但相关部门呢?并未采取应有之措施,更遑论追查油品之来源了。对经营者来说,相关部门如此暧昧的态度又何尝不是纵容呢?

    现在,居民忍无可忍之下已将情况向媒体投诉。我相信,在媒体的介入下,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解决这颗“定时炸弹”的。但相关部门会不会回答何以“多次投诉未取缔”这个问题呢?我期待,相关部门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应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文雨

    “山寨加油站”虽说隐蔽,但既然要做生意,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广而告之”,附近居民和过路司机往往知晓相关情况。对这种现象,职能部门要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不仅要明察,更要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对举报有功者给予重奖,对发现的问题露头就打、深挖到底。

    “山寨加油站”规模不大,如果仅仅是取缔,没收设备,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很低,或许用不了多久又会卷土重来。因此职能部门应在法规容许的范围内给予严惩,除了经济上的重罚外,若是情节严重,还要进一步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让其付出沉重代价以儆效尤。同时还要追根溯源,看看“山寨加油站”是从哪里进的油,从源头切断“黑色利益链”。而习惯在“山寨加油站”里加油的司机们也要树立安全意识,要知道这看似方便,实际上不仅可能遭遇短斤少两,更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是得不偿失,因此要自觉抵制。

    这样一方面职能部门在严查,群众会举报,一方面司机不“捧场”,“山寨加油站”不仅没了生存空间,更成了“过街老鼠”,恐怕就很难再折腾下去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5 山寨加油站 2014-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