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文化周刊·阅读
3  4  
桑格格的文青范儿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书香与诗意
过度的技术与困惑
我读村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过度的技术与困惑
——读《无边的艺术》
2014-05-03

    过度的技术与困惑

    ——读《无边的艺术》

    ■几又

    本书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关于当代艺术的文集,共收入四篇文献:《等待意外》、《过度的艺术》、《博物馆之夜》、《无边的艺术》。作者为我们分析了在一个视觉统治、电子媒介无处不在的加速世界里,艺术所面临的再现危机。这里便有一个见证:如果观看和知晓是启蒙时期以来伦理和美学的重大疑问,那么观看与能够将是我们21世纪的重大疑问。诚然,如果说极权社会徒劳地想实现这种“全视角政治”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社会将拥有各种视听手段,以便实现这个社会,它所借助的正是这种现实的加速,“观看的艺术”就是加速的首个牺牲品。

    本书主题是艺术,但其文章又囊括了哲学、科学、政治、经济等多门学科。同英国著名的近代史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将20世纪定义为“极端的年代”异曲同工,维利里奥认为“20世纪则是害怕的世纪”,“因为科学的最新理论进展导致对其自身的否定,而实用的改进又让整个地球面临毁灭的威胁”——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维利里奥通过分析航天航空技术、互联网、建筑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指出这是一个正处于全面过度加速的时代:隐藏在“和平”盖头下的原子科技,最终让人类首次体会到超级武器带来的空前痛苦,还有人类至今无法消除的危机。就此问题,维利里奥借用著名的匈牙利裔原子科学家莱奥·齐拉特的话,指出这样的研究本身缺乏道义支撑,“这不是我所喜爱的物理学门类,我甚至要问它是否还属于物理学”;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带来的加速,人类虽然可以史无前例地到达更远的太空,同时越来越多的卫星也使得从太空对地球的全面监视变得更为容易,各类卫星街景地图,早就将我们的空间置于技术手段的曝晒之下。而过去只有极权政府才力推的“全天候监控”举措,如今在技术作用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甚至是那些当初指责极端国家者的普遍现实;越来越大的飞机和越盖越高的楼房表面上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将更多人置于重大危险之中;人们对桥梁大跨度的盲目追逐,意味着那根越绷越紧的弦将可能断得更快,伤害会更大……

    表面上人类生存空间在快速拓展,事实却是上人类正在被挤向一个狭窄的小小平面。“自从电磁波以其视听性侵占地球以来,不仅地平线自我封闭在屏幕的方框中,封闭在所有的屏幕中,而且观众也成了电视观众,并且平躺下来,或更准确地说在屏幕面前躺了下来”。光影技术的加速发展,在给社会大众提供浮躁快感的同时,也意味着以一种技术方式,实现了对大众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代工”。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懒”得去观察现实、思考现象、审视艺术的本真、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

    过度的技术还摧毁了博物馆的神圣性,昔日那些只能在博物馆里近距离视觉接触的东西,结果被过度地复制与山寨,变成了简单的电子信息。另一方面,无限度地复制与山寨,使得艺术面临着简单“衍生品将压倒艺术作品”的空前危机。

    过度进步必定加大过度牺牲的风险。技术的发展规律也是艺术的生存规律,当人类疲于追逐过度的发展时,至少从艺术层面看,许多发展只是数量规模地简单放大,即更高、更快、更大,缺乏应有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对艺术审美的亵渎,同时也是对技术规律的粗暴践踏,“无边的建造艺术,其‘无止境高楼’从来都只是盲目行事的临床病症而已”。就过度加速现象,维利里奥尖锐地指出,事实上“常常只是一种过度的试验”。然而,在“对抗还是屈服于进步导致的灾难”的全球化问题面前,“全球化却不再容忍对其‘突破’进行的任何批评性质疑。”

    由于缺乏反思和批评力量的有效制约,“进行中的全球化正以离心机方式运转 ”,而运转的“圆周到处都是,同时存在”,这实际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人类审美情趣已经被过度的技术肢解得体无完肤,人类文明发展已被混乱的价值观所阻碍,人类对未来的发展陷入空前迷茫。简而言之,就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批评仍旧是最好的制衡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阅读 00004 过度的技术与困惑 2014-5-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