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文化周刊
3  4  
中国(义乌)文交会
助力乐清非遗走向国际
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义乌)文交会
助力乐清非遗走向国际
2014-05-03

    ■记者 郑剑佩

    4月27日,为期4天的义乌第9届文交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乐清70多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参展。

    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的前身是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是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文化行业唯一外贸主导型国家级展会,已成功举办8届。义乌文博会在全国众多文博会中率先转型升级,自第9届起,正式更名为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更加突出交易性和实效性。

    四大非遗项目参展

    当很多人对非遗的印象还停留在“老土”、“草根”时,在第九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一件件富有时代气息、极具创意的乐清非遗产品,正以崭新的面孔,迎接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万多位专业采购商的精心挑选,从传统走向市场,从国内走向世界。

    作为唯一的综合展区,温州展区集中展出乐清黄杨木雕、蓝夹缬、竹壳雕,点色剪纸、夹苎漆器等12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上千件非遗产品。巧夺天工的细纹刻纸,栩栩如生的乐清石雕,精美绝伦的平阳蛋画……既展示了温州作为“百工之乡”的精湛手工技艺,又融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吸引了很多观众近距离去欣赏。

    义乌文交会乐清展厅以朱红色为主调,背景配以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石雕和竹壳雕等作品图案,传统中带着大气,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展厅门口,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手持刻刀,专注雕刻黄杨木雕作品《丝绸之路》。虞金顺的《丝绸之路》创作灵感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他以长城为背景,两个远行的人坐在驼队上欢唱,表现出一幅祥和欢快的景象。

    作为新生代的工艺美术大师,朱挺可带来了十来件黄杨木雕作品,有《丰收》、《飞天》、《蓑翁》等,显示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朱挺可以传统黄杨木雕技法为本,采用现代工艺表现作品的表现力,给人视觉的美感。

    掉在地面的竹叶,经过吴涛林的手,变成五虎将等传统人物,精美绝伦的竹壳雕让观众驻足欣赏。吴涛林带着十来件作品,有成名作,也有新作品。他说:“带着这么多作品参展,就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竹壳雕的魅力。”

    在竹壳雕、细纹刻纸和石雕的展台前,总能吸引众多的观众驻足观望,吴涛林、金钱妹和潘海宾3位工艺美术大师耐心地向大家讲解雕刻技艺。为了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金钱妹花费3个多月,成功刻画作品《守望一生》。她说:“《守望一生》里面的人物以本人为原型进行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细纹刻纸无限的热爱,也呈现了家族三代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潘海宾来自石雕家族,他正用自己的雕刻语言,讲述对石头的钟情,展台上细如发丝的微雕或粗狂豪放的青田石雕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细腻精湛的雕刻手法。

    乐清参展的4大类70多件作品,以精湛的技艺让观众流连忘返。黄先生每年都会来文交会乐清展厅走走看看。他说:“每年乐清参展的品种繁多,作品精美,技法娴熟,深深吸引了我。”黄先生的说法得到参观者的一致认可。在参展现场,总能看到观众拿出手机拍照或是俯身欣赏。刘女士说,乐清工艺作品的美,需要俯首聆听。

    老中青的梯队传承

    温州作为“百工之乡”,乐清作品占据着半壁江山。通过这次参展作品,可以发现乐清的民间工艺人才呈梯队型建设发展的趋势。我市参展的既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也有省级传承人吴涛林,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金钱妹、潘海宾和新生代艺术家朱挺可等。

    潘海宾从事石雕已有20多年,他觉得通过政府搭台、艺术家唱戏的方式,能较好地保持工艺美术队伍的年轻化,青年艺术家也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和艺术技艺。“通过展览,能将乐清石雕的品牌作为文化产业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也能推动非遗项目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在乐清传统手工艺百花齐放同时,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乐清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张景艳说,他们在普查中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实物比较容易保存下来,但手工艺不同,常常是一个老艺人过世了,一门手艺也就失传了。”这次文交会乐清从工艺美术种类到工艺美术大师的安排,都尽量做到驱动队伍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们打破零打碎敲、各自为政的弊端,展厅充分利用非遗元素,结合温州非遗特点,提前设计,集中布局展出,集中了解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湛工艺,同时,展厅的通透性便于观众参观,通过文交会这个平台,了解国内外工艺美术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升自身的视角和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从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变化。”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阮静介绍,归根结底,非物质文化保护核心是人,从乐清参加的人员到选择的种类,有很强的针对性。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精湛,队伍呈现蓬勃发展,作品结合市场,有很强的生命力,队伍的良性发展才能助推行业走向国际化。

    中国(义乌)文交会

    助力乐清非遗走向国际

    虞金顺(左二)现场雕刻的作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化周刊 00003 中国(义乌)文交会
助力乐清非遗走向国际
2014-5-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