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剪纸艺术交流巡回展在乐开展 本报讯(记者 徐琴微)徐州剪纸质朴流畅,乐清细纹刻纸技法细腻,浦江戏曲剪纸独树一帜,上海海派剪纸中西合璧……今年是中国剪纸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周年,11月28日,江浙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交流巡回展浙江站活动在乐清三禾文化俱乐部开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汇集了江浙沪三地49名剪纸艺术家70幅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展览将延续到12月12日。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乐清市文广新局承办,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执行承办。 林邦栋的《鱼乐图》、陈余华的《十二月令》、余忠惠的《清明上河图》、金钱妹的《中国梦》等乐清细纹刻纸吸引眼球,参观者纷纷拿起相机和手机拍下来。 “我现在主要做乐清细纹刻纸的传承工作。”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余华介绍,年初以来,他已到乐成二小、虹桥二小和市特殊教育学校等传承基地,手把手给学生进行现场创作指导,而且他还带了3个学徒,使自己这门绝技能薪火相传。 “这样的效果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来自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的美术教师南月妹和同事盯着《击鞠图》,研究了半天,那锯齿状类似花边的纹路,既不像拓上去的,也不像粘上去的,错落分布,使整幅作品有意想不到的独特魅力。穿行在表现手法多样化、风格迥异的江浙沪剪纸精品中间,让她们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树贤应邀就剪纸保护与传承、乐清细纹刻纸的发展之路、非遗进校园等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树贤、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裘国樑及乐清市副市长方青等出席开幕式。 剪纸展出现场。记者 郑剑佩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