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绿园
3  4  
市区西门常有臭气夜间扰民
经排查初步锁定可疑企业
美景随手拍
石帆一非法电镀工场被取缔
砺剑旨在亮剑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与民抗争”到“与民乐融”
削峰填谷是我的强项
环保部督查我市
危废规范化处置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与民抗争”到“与民乐融”
——透视台湾垃圾处理之二
2013-11-28

    台湾垃圾处理经历了露天堆放、卫生掩埋和焚化三个阶段,目前,台湾有24座大型现代化垃圾焚化厂,台北有3座。

    “台湾垃圾处理本以掩埋为主。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场地越来越难找,民众的反对意见也越来越强烈,建立焚化厂就势在必行了。”吴盛忠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垃圾量日增,原有的掩埋处理方式显现种种问题:塑料难以降解,掩埋场发出恶臭,且有火灾隐患。1984年,台北内湖垃圾掩埋场发生大火,其后促成了台湾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垃圾焚化厂——内湖垃圾焚化厂的兴建。

    内湖垃圾掩埋场位于基隆河畔,于1970年启用,1984年封闭。据了解,当时采用露天堆置方式处理,14年的时间里堆出了一座面积15公顷、高达52.3米的“垃圾山”。

    “当时这里又脏又乱又臭,隔着垃圾山都看不到对岸的高楼,没有人愿意来的。”记者近日坐出租车来到内湖垃圾焚化厂时,司机如是说。

    内湖垃圾焚化厂于1987年动工,1991年完工。吴盛忠说,当时要建焚化厂面临不小的阻力,居民不希望家旁有个垃圾处理厂。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内湖焚化厂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设备招标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只有世界前七大专利炉体才有资格投标。

    2002年,台北北投垃圾焚化厂附近的居民组成环保志工团,不定期进厂抽查,有时甚至半夜突查。其后,台北几座焚化厂附近的居民后来都成立了民间监督委员会,而焚化厂每两个月都要把各项运行指标在网上公开。

    现在,在每座焚化厂厂区,都会有一块大型液晶显示屏,实时发布空气污染物排放值。由于采用高温焚烧的技术,厂区看不到烟囱冒出浓烟。而行走在厂区里,仿佛置身于公园里,不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网球场、温水游泳池、健身房和图书室等设施还吸引不少居民前往休憩。

    “台湾在设立垃圾焚化厂时,一定会给周边居民建立回馈设施,除了健身游憩设施外,有的还设有幼儿园,免费或低价供当地居民使用。”吴盛忠告诉记者,在台北,焚化厂每烧1吨垃圾就要拿出200元新台币,作为给居民的回馈金,一年的给付金额超过1亿元。

    这些亲民睦邻的政策大大提升了民众对垃圾焚化厂的接受度,有的焚化厂甚至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坐落在海边的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厂,外观设计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团队之手,玻璃幕墙结构十分抢眼,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一个景点。

    紧邻内湖焚化厂就是曾经臭不可闻、面目可憎的垃圾山,现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清除复育工程,用挖土机将垃圾山的土抓取出来,再由人工分类垃圾,分别焚化再利用。据了解,该工程2006年开工,清除了约222.8万立方米的垃圾山,保留约90万立方米作为观景山,并沿基隆河畔修建12米高的防护堤以及迷宫花园、步道等。

    昔日的台北市福德坑垃圾掩埋场,现在已变成绿草茵茵的滑草场和飞机模型飞行场地,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市民举家来此游玩。带着儿子来到这里的张女士对记者说:“这样做很棒!本来台北适合小孩的户外游乐场就少,将垃圾山改造成绿草地,的确是一项福利。” (环保)

    “与民抗争”到“与民乐融”

    ——透视台湾垃圾处理之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绿园 00007 “与民抗争”到“与民乐融” 2013-1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