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荣燕 昨天中午,北白象万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食堂里,40多名老人一起用餐,每人分餐吃饭,四菜一汤,分别是鳘鱼、花菜、茄子、酱肉、香菇肉丝蛋汤。据悉,当天午餐菜肴是赵家硐村村民杨宣朴和其家人去菜场买来,由热心村民帮忙一起烧好供社区的老人们享用。 “半个多月来,村民们争着掏钱给照料中心的老人买菜值饭。”赵家硐村老协会长朱永林说,今年10月下旬,万家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在赵家硐村成立,刚开始,过来的老人只有20多人,现在越来越多,最多时,中午吃饭的老人达58人。 “刚开始,我对这个照料中心并不看好,以为只是应付性地搞个形式,想不到,运作一个多月,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积极参与。”现场一姓林的村民说,管理规范和村两委、老协、妇代会积极参与是该照料中心红火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该照料中心有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并及时予以公布,30名善于烧菜的热心妇女轮流在厨房义务帮忙。照料中心刚成立时,赵家硐村两委、老协理事会负责人带头捐钱捐物,有的捐1000多元,有的捐500元,老协还组织人员动员社区的其他老人来照料中心。 该照料中心对于社区低保户、贫困户吃饭实行免费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由照料中心的志愿者将烧好的中饭送到他家。今年76岁的朱岩华是赵家硐的老党员,腿脚不便,儿子在外经商,女儿家住得远,以前老人买菜都要托邻居代买,照料中心成立后,他不方便过来,每天村里的志愿者就将烧好的饭菜送到他家里。 “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看到父母有了照料中心后生活得更开心,主动捐钱捐物的人慢慢多起来。”朱永林介绍说,70多岁的村民姚福巧的儿子企业办在市区,中午不能和父亲一起吃饭,得知父亲在照料中心有人一起聊天,还有现成饭吃,非常高兴,11月15日,主动承担了当天所有老人的菜钱。此后,其他村民纷纷仿效,有些家里老人没在照料中心吃饭的,也要包揽当天中餐的所有费用,并亲自去菜场买菜。 “村民值菜,菜越来越丰盛,后来我们给要求值菜的村民说,不要浪费,老人要吃些软的东西,鱼、肉、蔬菜搭配好,营养全面就行了,这样说了以后好多了。”朱永林说,值午餐一顿菜,大概花费500元。“有些村民没时间去买菜,就直接捐钱。” 在该照料中心厨房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两张大红纸,上面写着捐钱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明细表:11月15日,林晓武买了1200元的鱼;11月17日,杨宣才乐助现金500元;11月18日,汤可金乐助现金500元;11月18日,汤可钦乐助现金200元;11月18日,林永宝乐助现金500元;11月19日,朱德志乐助现金1000元…… “照料中心食堂建成后,最担心的就是经费问题,如果以每天500元费用计算,一年就要18万元开支,现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村民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照料中心在村民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朱永林说,对照料中心以后的运行越来越有信心了。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全市共有5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有食堂仅15家。“食堂难建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经费问题,在已建有食堂的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所在地的村,像赵家硐村一样,一些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子女、热心村民主动捐钱捐物,解决了经费这一难题,使真正需要社会帮助的低保、独居、空巢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是政府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的初衷。” 万家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老人吃饭不用愁 买菜做饭 村民抢着来 善于烧菜的热心妇女在照料中心义务帮忙。 刘荣燕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