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柳梦
3  4  
我叫王红旗
我是一名外口调解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3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叫王红旗
我是一名外口调解员
2013-11-27

    我叫王红旗,安徽无为县人,今年43岁,我是柳市司法分局的一名外口调解员。

    我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我来自安徽的一个农村家庭,17岁就开始做煤生意,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简单点讲,就是把煤从矿上运到用煤单位,赚其中的差价。5年间,我拥有了100多万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可是了不得的财富。

    才20岁出头,我就用自己赚的钱给家里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记得当时我买的彩电是长虹牌的,我们一个村也才几台电视,有人去看电视,主人还要收费的,而我则把电视搬到院子里,供村民们免费观看。1991年我买了辆摩托车,在村里很风光。

    1992年,我在家乡承包的了3个煤矿进行开发。煤矿不景气,其中较大的一个一直没出煤,而一天几十台水泵排水,仅电费就是笔很大的开销,还要加上水费、人工费。不久,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行不给贷款了。4年时间,我亏光了之前赚的100多万元,还赔进去了20多万元。

    1996年,经一位在安徽做机电生意的柳市朋友介绍,我来到柳市发展。先是进了一家电器企业打工,一个月仅几百的工资,没心继续。不久,涉足饮食行业,开了一个小饭店。每天起早摸黑,累并快乐着。之后,我在柳市开过手机店,办过加工厂,独自经营过一家装潢公司。2012年5月,青岛城建集团乐清分公司在柳市成立,我任总经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全情投入,不断超越自己、战胜困难。

    在柳市创业期间,每当有老乡为矛盾纠纷而忧虑、为人生地不熟而尴尬、为交流不便而纠结时,我总会主动上前帮忙,为老乡索赔、讨薪、调解纠纷,不止老乡,许多本地人都信服于我,他们认为我这个人实在,讲道理。4年前,司法单位找到我,邀我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成为外口调解员。

    虽然只是兼职,但我并没有小看这份工作,在一次次参与调解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刚开始接触调解工作时,我总觉得任务太难了,完不成,时常产生焦虑心理,会想着选择暂时逃避,明天再做,或让别人去做,一拖再拖。而一旦把案件调解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的心态,则能很快完成任务。做调解员的几年中,我成功处理过很多纠纷。调解让我收获了很多。2010年,我荣获乐清市调解先进个人。

    如今,我每天6点起床,7点送孩子上学,然后上班。周一到周五我都在外口办公室办公,每天我都很忙。周六、周日我要去自己的公司上班。好久都没有一个休息日了,不过我享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天生我才必有用”,跟随你的心,专注做自己喜爱的事,我相信你会获得成功,这个成功或大或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对于个体来讲就是最大的成功。

    ■王旭怡 摄影报道

    我叫王红旗

    我是一名外口调解员

    链接

    柳市镇本地居民12.5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4万人,每年涉及外来人口的调解案件均在40%以上。

    自2009年3月,柳市镇司法分局引入“以外调外”工作机制,外来人口调委会的调解员全部由外来人口担任,外口调解员让外来人员感受到调解的公正性和无地域性,带来了调解的高效率,成功化解了大量外来人口矛盾纠纷,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悉,柳市目前有4位调解员,他们分别是王红旗(安徽)、袁县平(江西)、吴维才(贵州)、刘国(湖北)。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煤矿时的王红旗。

    周末抓紧时间在自己的公司上班。

    曾开过手机店。

    我是柳市镇的一名外口调解员,上周三,调解中。王旭怡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柳梦 00014 我叫王红旗
我是一名外口调解员
2013-1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