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新生儿疾病筛查 将不用花钱了 ■记者 蔡甜甜 近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我市即将实施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半乳糖血症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疾病的免费筛查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定点医疗机构筛查 据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其中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项目,包括可导致儿童严重生长发育障碍的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半乳糖血症(GAL)等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机构,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宁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全市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均为采集“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项目血片标本的定点机构。全市各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都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机构。 “免费筛查对象为本市户籍的活产新生儿。”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各助产技术服务医疗机构在核实补助对象户籍身份后,按人均费用标准垫支新生儿疾病筛查费用;在异地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我市本地户籍孕产妇,可持相关资料,于分娩后至次年3月份之前,到市妇幼保健院报销;外地户籍新生儿筛查后,家长可持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报销。 尽早筛查及时救治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新生儿期一些危害严重,但可有效医治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而导致残疾发生。新生儿疾病筛查具体管理流程及技术规范,参照原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执行。 自1999年10月,我市对新生儿开展遗传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累计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72例,苯丙酮尿症2例,其他遗传代谢病2例。确诊新生儿听力障碍104例,2012年新生儿听力异常率为2.26‰。对大多数筛查确诊患儿得到积极救治及康复治疗,避免了儿童严重智力障碍的发生,减轻患儿家庭和社会负担。 建立筛查长效机制 该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服务体系,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长效机制,增加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病种,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质量,使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以降低智力残疾和听力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为更好推动该项目,我市将加强对管理软件的研发,强化运用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等联系方法,加强采血单位与管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家长信息即时交互,从而达到个体、群体管理功能。同时,在广泛开展社会动员的情况下,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在分娩单位完成采血(按照现行采血办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在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 此外,加强追踪管理,做好筛查对象的有关登记工作。筛查异常的婴儿做到及时召回、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护士正在为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筛查。 石晓晓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