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尝试工业整体规范走出去
让民间借贷“第一缕阳光”
尽快照进乐清
车我们不要了
靠赌咒救不了社会道德
延迟退休政策应谨慎权衡利弊
暂住证过期无法领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延迟退休政策应谨慎权衡利弊
2013-11-25

    ■马涤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延迟退休对中国并无实际意义。官方的核心理由是发达国家都如此。但发达国家并非因为养老金问题,而是社会老龄化。一是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二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劳动力越来越少。一个小的国家,老年人增多,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马上捉襟见肘。最早延迟退休年龄的动议,其实就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供给。(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关于延迟退休的理由,我总觉得一些政策人士、支持者是在选择性强调某些道理,无非是说“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中国能例外吗”,而这时候,“国情”则又被选择性地搁在一边了。有些问题,只谈国情而不谈接轨;有些问题,又只谈接轨而不谈国情,似乎是需要哪个说哪个,这是公众最不好理解的问题。

    唐均先生一直反对延迟退休,主张的正是“国情论”,发达国家出现了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以延迟退休方式解决。而在我国,最大的矛盾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就业困难,结果必然是越延迟退休,就业困难的矛盾越突出;并且我们提出延迟退休的最直接原因是养老金账户亏空,用某些专家的话说,以延迟退休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是“以毒攻毒”,实际上就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

    笔者认为,不管是专家,还是相关部门,在政策研究与话语权上都应谨慎,应该拿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合理的理由来说服公众,而不是那种“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这个问题还用再讨论吗”的不容置疑,或是男耕女织“多好啊”的苍白说教味。近日,由媒体开展的《关于延迟退休及缴纳社保年限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延迟退休时,九成市民选择了“不愿意”。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支持延退的基本都是政府机关公务人员。他们对社会养老体系的满意程度也普遍高于其他人群,并且大多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可以减少政策改变带来的阵痛。但另有66%的受访者则表示,“渐进式延退”只是一种麻痹手段而已。民意一直不接受的延迟退休政策居然一路走到“缓冲期”,确定了时间表,舆论质疑,受益于延迟退休的人们为自己制定利好政策,也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谁给谁制定政策,而是政策一旦实施,利多还是弊多。先说“弊”:于占比大多数的企业职工来说,不公平感增加,幸福感缩水;每年吃掉六七百万就业岗位;公职人员延迟退休加剧机关人浮于事;老人占居工作岗位,总体上肯定是劳动率下降,并影响知识、技术更新……再说“利”:可以缓解养老金不足以及国家、社会养老的压力(但这个问题本应通过国家投入解决),再就是实现了“接轨”。而除了这两条,大家还听到过更多的理由吗?那么,延迟退休就不仅是对中国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而且弊多利少。

    延迟退休政策应谨慎权衡利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延迟退休政策应谨慎权衡利弊 2013-11-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