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美丽乡村”
绘就农村新画卷
全市36家农村文化礼堂建成
两年后乐清将增120座滨水公园
实现三个第一
阿公阿婆成“镜中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推出3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25个精品村,部分村已初具美丽乡村形象——
“美丽乡村”
绘就农村新画卷
2013-11-25

    合力破难攻坚 共建美丽乐清

    Y

    ao wen

    本报讯(记者 王调 通讯员 周凡琳)一排排村房错落有致,道路通达整洁,村口的河滨花园里,绿树成荫,白鹭齐飞。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虹桥镇小乌石村这个“千年古村”正焕发出新活力,世代生活于此的农民过上了现代新生活。“过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村里的条件不比城里差,感觉很幸福。”11月22日上午,初冬暖阳下,河滨公园里正在休闲的一位村民说。

    如今的小乌石村已完全换了模样。没有整治前,村内道路坑洼狭窄,房屋年久失修,村民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很多。“垃圾堆满道路,路过的人眉头紧皱。”

    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小乌石村的村民自筹资金,对村内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启动了村内道路、村庄绿化、老年活动场所、荷花池主题公园等各项建设,还建了2个污水处理池,对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改变,从环境整治开始;改变,映入百姓眼帘。小乌石村干部说,“美丽乡村”建设解决了村里多年来的“环境难题”。作为虹桥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精品村,现在小乌石村正在不断夯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为保证村庄整洁、美丽,该村还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聘请保洁员对村内垃圾进行一日一清,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整治、河道整治等工作中。

    小乌石村的现状,是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在第一轮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中,我市有29个村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为“美丽乡村”建设带了好头;2008年,在“千万工程”的基础上,我市深入实施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大基础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12年,我市顺利完成411个省级待整治村和16个省级中心村培育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星级村评定晋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村庄整治建设,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乐清市委市政府号召开展“美丽乐清”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乐清”。6月份,《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经专家组论证并通过,并从村庄整治五大项目建设、发展扶持特色产业、优化村庄布局等方面入手,开展精品线、精品村创建工作。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启动虹桥、清江、象白3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北塘等25个精品村、2个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一般村、2个整街整镇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68个省级待整治村五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建设指标;黄塘等6个省级中心村培育也基本完成五大项目建设。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也让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依山傍海的清江镇富岩头村,如今已初具“美丽乡村”形象。村里有2家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村民们在海岸边挂上一排红灯笼,欢迎四方来客。现在村民们还筹划着在村里建一个占地50多亩的亲水生态公园,利用丰富的海涂资源把富岩头村打造成富有乐清特色的美丽渔村。“村变美了,来的人多了,农家乐生意也好了,我们能在家门口赚钱过上好日子了。”“富岩头渔村”农家乐老板娘说。

    推出3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25个精品村,部分村已初具美丽乡村形象——

    “美丽乡村”

    绘就农村新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要闻 00001 “美丽乡村”
绘就农村新画卷
2013-11-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