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与乐清画家
■记者 黄崇森
上周六,一场温州籍美术家的连环画回顾展在温州市区举行,勾起了很多人对连环画的美好回忆。而据乐清收藏连环画的一些人士介绍,在这些温州籍美术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乐清人,尤其是野夫和张明曹等人,不但是中国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前驱,同时也是温州最早涉足连环画的几位美术家,可以说也是温州连环画的先行者。
野夫和张明曹
在现代中国的版画界,野夫和张明曹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两人都是乐清人,并且也是好朋友。据张明曹先生的女儿回忆,1949年后他父亲去上海工作,可能也是野夫先生叫他去的。
野夫出生于1909年,是乐清万岙寺岭村人,他的原名叫郑育英(毓英),又名绍虔,字诚之,上世纪30年代初以EF(野夫)为笔名。1931年他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说起这所学校,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在当时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著名的刘海粟,曾因在全国首次请裸体女模特进行人体写生,而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在这所学校,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术教育都走在全国的前列。野夫在这所学校读书,得风气之先,当他回到温州后,也同样推动了温州现代美术的诞生和发展。
30年代初,他在上海先后参加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上海绘画研究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组织,参加了鲁迅先生举办的木刻讲习班。在鲁迅先生直接指导下,借鉴苏、日、法、比等国的版画艺风,结合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手法,创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性战斗性的作品,作品或被选入《中国版画集》,或被选送法、日等国展出、刊载。野夫的木刻,黑白对比强烈,刀韵木味浓厚,线条粗放有力。
张明曹是乐清黄华人,比野夫小两岁,迟一年从上海美专毕业。野夫参加的上海一些现代美术社团,他也大多曾参加过,两人都结识鲁迅先生,并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
抗战爆发后,两人都先后回到乐清、温州,用手中的刻刀和画笔绘制抗日宣传画,并参与其他的抗日活动,投身时代的洪流中。
1936年12月张明曹回温,发起组织了温州第一个新兴木刻团体“黑白木刻研究会”,并绘制大量抗日版画,揭露侵略者暴行,先后创办了《抗敌漫画》、《画兵》、《画阵》等抗日刊物。
他的成名作——木刻连环画《仇》,就是在温州创作出版的。
根据他的女儿回忆,那是1938年2月26日,温州第一次遭受日本飞机轰炸,张明曹心中既悲痛又愤怒,便拿起画笔在五马街新街口一带的商店外墙上,勾画了日本鬼子在中国大地杀人放火罪行的壁画,呼唤民众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五马街是温州经济文化中心,经过的行人甚众,张明曹的壁画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张先生还在壁画前拍了一张照片,如今这帧珍贵的照片已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收藏。
接着,张先生又投入连环木刻《仇》的刻制。《仇》描绘的是一个铁匠带着妻子逃难,途中遇见鬼子,鬼子强奸了他的妻子,他悲愤交加,最后决定参加游击队并英勇杀敌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张先生患上了疟疾,只得吃奎宁,病情稍缓又在煤油灯下工作。有时为躲避日本飞机,家中的窗户用棉被遮盖,以免漏出灯光。这一套20幅木刻连环画《仇》,由游击文化社出版,在府前街生活书店总经销,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第一版印1000册后,半年内,连续印刷了4版,累计达10000多册。有专家评价,这部连环木刻《仇》,是抗日战争中最早一部以木刻形式创作的连环画之一,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目前此连环画的初版本十分罕见,上海美术馆珍藏有一册。市面上能看到的大都是重印本或影印本。
张龙光和张怀江
野夫回到家乡后,加入乐清战时青年服务团,并与另一位乐清版画家王良俭共同创办春野木刻研究会,编辑出版抗敌木刻《春野木刻集》。第二年,他和张明曹等人又创办了“浙江战时木刻函授班”,培养爱好美术的青年学习新兴木刻,带出一批年轻人,如后来的张龙光、张怀江兄弟等等,并使乐清成为全国新兴木刻运动一个很活跃的地方。
建国后,野夫先后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总务长、上海幻灯厂厂长、全国美协副秘书长等重要职务。而张明曹在建国后,先担任温州中学美术教师,当选为温州市艺术工作者协会(今温州市文联前身)主席。1952年4月,他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专职创作员,此后,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其中有《瑞典火柴》、《威尼斯商人》、《追匪记》、《云间摆渡》等代表作。这些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初版本,已是收藏家手中的珍品。目前这些连环画还在不断再版。
在温州美术家连环画回顾展中提到一位重要作者张长弓,其实他就是张龙光先生。张长弓是他早期发表木刻作品时的笔名。
张龙光先生出生于1915年,是著名版画家张怀江的五哥,生前曾担任乐清师范、乐清中学副校长和乐清县文教局副局长等职。他对版画、国画都有很深的造诣,曾是浙江省美协常务理事委员、浙江省美协首期木刻画授班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1937年,野夫、张明曹、王良俭在乐清战时青年服务团时,成立了一些木刻艺术的社团和函授班,培养了许多爱好美术的年轻人,有乐清的,也有温州其他地方的,张龙光、张怀江兄弟就是在这时爱上版画艺术的。
张怀江先生出生于 1922年,原名隆超,曾有笔名施木、槐岗等。194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7年赴浙南游击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0年起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教务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浙江文联委员等职。
张怀江先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版画家之一,在一些美术文献中,一般只提到他的版画成就,很少说到他的连环画作品,其实他在连环画中也有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如1954年由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生活的道路》,196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冰化雪消》,1965年的木刻连环画《阮文追》,还有1981年根据鲁迅先生原著改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狂人日记》等等。
周氏兄弟和孙昌茵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乐清画家创作的连环画大都与版面有关,那么周昌谷和周沧米两兄弟的连环画便与国画有关了。
周氏兄弟是现当代著名的画家,尤其哥哥周昌谷是现代浙派人物画的创始者之一,在全国的影响十分巨大。他们俩都画过连环画,但在很多文章中也极少提到。据笔者所见,周昌谷先生的连环画作品有1960年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大家一起欢乐》,1963年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卓玛》,两种都是彩色连环画。在这两件连环画作品中,周先生的浙派人物画风格已十分突出。《大家一起欢乐》这本连环画浓墨重彩,线条热烈而奔放。而《卓玛》这本连环画,色彩和线条都显得比较静穆和安详。周先生是杰出的艺术家,他显然是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处理绘画语言的,并且都处理得十分成功。
周沧米先生的连环画作品,据笔者所见也有两种,一种是1961年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雪花》,1971年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另一种是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郑家村的孩子们》。两种连环画也都是彩色的。与周昌谷的风格相比,周沧米在这两册连环画的画风显得清新了一些。
这四种彩色连环画,虽然页数不多,但都十分精美,虽然题材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点陈旧,但光欣赏画作本身,就让人非常赏心悦目。至于,周氏兄弟是否还有其他的连环画作品,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太清楚,有待于收藏家们的发现。
在创作连环画的乐清美术家中,还有一个人创作数量较多,那就是孙昌茵。
孙昌茵1943年生于乐清仓桥村。曾担任过温州市文联《文学青年》月刊的美术编辑,期间创作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江苏画刊》等大型刊物上发表过,并出过专辑,还参加过全国及省市的美术展览和专题展览,获得很多奖项。
1988年,孙昌茵赴加拿大深造,开始致力于油画创作。他将西方油画的创作理念和技巧融入中国创作之中,不断摸索、创新。1989年,孙昌茵在多伦多“星岛画廊”举办《啊,故乡》系列画展,引起较大的轰动,多伦多大学特邀他为学生作“东西方艺术比较讲座”。同年,他应加拿大宾顿市邀请,出色创作完成了大型壁画《天鹅湖》,这在当时的安大略省,是最大的室内壁画之一。孙昌茵因此被该市市长授予“卓越画家”称号。
他在国内时,创作连环画的数量相当多,大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现在在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十多种,有《宫梦弼》、《刘禹锡》、《金珠与人鱼》、《林楠子》、《逼上梁山》、《飞龙传》、《铁头英雄》、《白蛇传》等等。
还有众多画家
此外,乐清画家从事连环画创作的还有张侯光、陈永镇、周方德、林翰文等人。
张侯光先生是剪纸大师,他出版的剪纸连环画作品有《英勇的小射手》和《花儿朵朵》等,都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陈永镇擅长儿童画,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在北京《漫画》编辑部工作。1956年开始从事儿童画创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出版有《陈永镇儿童画选》,连环画作品有《小马过河》(有中、日、德、英等多国语言版本)、《快乐的一天》、《稻田猎人》、《老鼠看下棋》、《动脑筋爷爷》等等,数量也很多,都是一些童话或寓言作品。
周方德1957年师从倪亚云先生学习绘画。196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作品《犁手》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化镣为剑》参加全国工艺美展,1986年又师从林曦明先生学习国画。1998年为上海龙华革命纪念馆创作《小刀会》雕塑稿。1999年和范曾、何家英等人参加新加坡《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绘画展览》。他的连环画作品有《剪羊毛》、《司马迁》等多种。
在乐清的连环画家,还有一种有趣的兄弟画家的现象,除了上面提到的张龙光张怀江、周昌谷周沧米兄弟,据收藏连环画多年的郑金才等人介绍,乐清还有一对兄弟马锡东和马锡元也是绘连环画的,他们俩的作品曾在《连环画报》连载过。但关于这对兄弟的其他情况,郑金才说,他也不太了解。
提到乐清的连环画,还得提到吴廷琯先生,他虽说不是“正宗”的乐清人,是建国后从温州市区搬到大荆客居在那里的,但在乐清终老,妻子又是乐清人,应该说与乐清有极深的渊源。当时,他全家七口人,靠他一人写作为生。为此,他编了大量的连环画脚本,供各地美术出版社采用,内容有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改编,也有外国名著的移植,数量达到七、八十本,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出版单位,都出版过他写脚本的连环画。
从温州的连环画创作来看,乐清籍的美术家不但人数较多,作品数量较大,并且有几个还是领先的开拓者,创作过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至今仍为中国现当代连环画的代表作品。一些连环画收藏者认为,对乐清今后的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乐清美术家们的连环画作品可以说是一份值得珍惜的文化财富。
周昌谷作品
张明曹作品
张明曹作品
张明曹作品
周沧米作品
张侯光作品
张侯光作品
陈永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