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晓明)当天下午,桃园书院、读者书苑、姐妹书屋、柳市学者书店、虹桥小贝壳书社等民营书店的老板们来到了现场,他们提着包装得整整齐齐的书籍,为打造“书香乐清”添砖加瓦。 桃园书院的掌柜郑金才爱藏书交友。当天,郑金才夫妇一同来到了捐书现场,他们送来了199本书,寓意读书活动“要长久”。“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整理出这批捐赠书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作家书籍,这类书读起来特别有亲切感,另一类是充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我希望这些书能充实‘读书驿站’的书架,好书若能找到读者也能体现好书的价值。”郑金才说。 喜欢去桃园淘书的人都知道郑金才喜爱读书,也喜欢参加小型的读书分享会。“在聊天中阅读,在阅读中聊天。”郑金才说,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喜欢读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经营方向。 读者书苑的负责人包云琳一向乐于参与公益活动,捐书活动自然少不了她的身影,这次,包云琳从书架上挑出社科、文艺类书籍将其装了五六袋捐出。 当日,虹桥小贝壳书社、柳市学者书店的老板们载着满满的书籍来到捐赠现场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有固定阅读习惯的人很少,我希望‘读书驿站’建成后,能把读书活动推广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引导市民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柳市学者书店的王小曼说。 本土民营书店的老板慷慨赠书 ■记者 刘荣燕 当天的活动中,市新华书店捐赠了3000余册新书,是当天捐赠最多的单位。据介绍,捐赠的书籍涵盖社科哲学、文学艺术、小说、人文地理及乐清本地作家等五大类,全部是近一两年新出版的书籍。 近年来,为配合我市打造学习型城市的需要,市新华书店着力引导全市中小学爱上阅读,并推出了系列活动。如在每年暑假联系市教育局,在各校开展“暑假读好书”活动,向中小学生推荐200本经典书籍。“暑假读好书”活动现已在我市开展了10年,让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从2007年开始,新华书店邀请知名儿童作家走进我市各个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写作历程与心得,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见识。 乐清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旭曙介绍,该活动每年在春季、秋季各举办一次,一次为期一个星期,截至目前,已邀请了杨红缨、曹文轩等20名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到我市各个校园举办了100场专题讲座。 “我希望‘读书驿站’的书越漂越多,如果哪个驿站的书籍不够,新华书店将予以补充。”李旭曙介绍,活动主办方现在新华书店常年设立捐赠点,各镇街市民平时若有捐赠的书可送往市区博库书城、乐清书城及柳市书城、虹桥书城的捐赠柜台,捐赠的图书最好是6成新以上的,内容健康向上的正版图书。对于市民捐赠的书籍,工作人员将进行整理并标上“读书驿站”的标签。“每一本漂流书的封底内页,贴有一张读书心得的记录卡,希望每一位市民阅读后,能在卡上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的快乐,让书越漂越厚。” 李旭曙:希望书越漂越多 ■记者 刘荣燕 当天,乐清市社科联捐赠了近千册书籍,这些书籍主要是有关乐清人文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大多是乐清本地作家。在捐书现场,乐清市社科联副主席何文军说,希望更多的乐清人能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更多了解乐清的人文历史。 为提高市民对乐清本地文化的了解,乐清市社科联加强了乐清人文的研究,已出版了乐清文献丛书第一辑(10种)、第二辑(10种),乐邑寻踪文丛,乐清市地域文化丛书等,并将这些书发送到图书馆、学校及个人。“读书驿站如果还有需要,社科联将陆续捐赠此类书籍。”何文军说。 谈到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何文军认为建立家庭亲子阅读很重要。阅读需要引导,也需要氛围,阅读习惯的建立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孩子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然后才是校园和社会。“家庭一定要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方式也可多样化,阅读内容不必过多限制。”何文军说,在他女儿上初中时,他们一家三口每天晚饭后,选择报纸、杂志的小短文或名著片段,轮流阅读文章,阅读后进行讨论、分享,每次阅读时间为20多分钟。 “刚开始阅读,女儿有点不敢读,朗读也不流畅,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女儿读书时发音咬字、表情、语感都有很大进步,讨论时也有越来越多自己的观点。”何文军认为现在很多孩子看电视节目电脑视频多了,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且阅读大多是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除了家庭,学校也应该重视孩子的阅读,通过‘书香校园’的创建、‘读书节’活动的开展等形式,引导教师和学生多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何文军:多一点阅读时间 “书香乐清 ·读书之城”捐书活动 “书”送文化 “书”送希望 11月16日下午,读书驿站图书捐赠活动在市区中心公园举行。许多单位、部门、书店及个人纷纷慷慨捐书。图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霞给捐助书的单位代表及个人颁发证书。 记者 刘言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