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小双 陈小东是我市黄杨木雕界的一匹黑马,自从2010年重拾黄杨木雕技艺后,其创作的作品屡屡在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同年,作品《普天同庆》被浙江美术馆以10万元高价收藏,同时被收藏的仅有三件来自我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木雕作品。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此前,陈小东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黄杨木雕界的黑马 11月13日,记者见到了陈小东,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很朴实,就像高高大大的邻家大哥,陈小东谈起了为何重新回到黄杨木雕。 大概是2008年吧,有一次他看到一本黄杨木雕的杂志,而杂志的封面及封底的人物及作品却都来自福建,乐清的黄杨木雕,作品展现的却来自其他地方,这深深触动了这名曾经的黄杨木雕人,陈小东作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将在广州打拼了30多年的生意交给儿子,重拾这个被自己遗忘很久的黄杨木雕技艺。 “当时老婆、儿子都不同意。”陈小东说,“我却认为,如果儿子有能力,自然会将事业发展得更好,如果不成器,即使最大的家产也没有用,就要让儿子锻炼。”陈小东将在广东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全然放下,只身回到了乐清。 回到乐清后,陈小东释放了多年积蓄的力量。“我第一次雕刻《普天同庆》时,很多人不相信我会雕,甚至到现在有些人还怀疑。”在陈小东家,摆放着许多泥稿,每一件作品都有陈小东的很多想法,他力求每一件作品都有传承与创新。 “那次我捏好泥稿后,大家都觉得想象力太丰富了,并说这根本不能用黄杨木来表达,尤其是乐女仅用两条飘带来支撑是不可以做到的,于是我拿着一块黄杨木就开始敲坯,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我有了半个小时的恍惚。渐渐地,感觉回来了,随着刻刀的上下飞舞,手下初显雏形的作品已让年轻的技师们发出阵阵的惊叹。”陈小东说起当时的情景。 经过十多天的精心雕刻,《普天同庆》以“S”型的构图,精心刻画一位“飞天”乐女的娇姿美态,她的身体呈“U”字型,她右手托着花篮,左手把鲜花散向人间,双目凝视神州大地,脸带微笑,身体健康丰满,小腿脚趾微翘。如同芭蕾演员在空中飞舞的动作,带给人们神态美和曲线美。 此作品一亮相第五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引起震动,名不见经传的陈小东竟然如此出手不凡,经专家们评议,荣获“金奖”。 当浙江美术馆提出收藏《普天同庆》时,想不到陈小东竟然不同意,毕竟是36年后,重新雕刻的第一件作品,且自己目前没有多余作品, 听到浙江美术馆要收藏的消息,陈小东却难以割舍,他开始回绝,后来美术馆的馆长许诺如果陈小东用到这件作品可以随时来取时,陈小东才同意。 黄杨木雕界的探索者 后来,陈小东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创作的《草原春歌》、《三太子戏龙》等作品屡屡在展览会上获奖,作品中流露出的那份灵动总是让人惊艳。 这位成功的商人、这位曾经的黄杨雕刻人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出了这些优秀的作品,陈小东说年轻时的扎实基础很有关系,虽然几十年没有雕刻,但自己从来没有远离黄杨木雕,出差在外,公务忙完之余,就独自留在宾馆,拿着笔勾勾画画,研究构图、思考钻研,虽然没有具体的创作,但他以这样的方式让黄杨木雕艺术深深地烙在心底,不离不弃。“每一次木雕展览会等我都会跑去参加,甚至还打‘飞的’,看多了自然会有想法。”陈小东说,“其实就是喜欢。” 陈小东的母亲出身乐清木雕世家,舅舅叶润周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高中毕业后,陈小东师从大舅父叶岩权。虽然仅是“顺便带带”,但陈小东学起来却格外投入,很快便入了门,仅六个月时间,他的作品已被广泛接受,还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1977年,陈小东被江西赣州工艺美术厂相中,邀他到江西发展。这年他仅21岁,被称为“小师傅”。 有一次,他参与《井冈山会师》的群雕工作,负责《建立政权》主题创作,他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受到了专家一致好评。因为技艺精湛,表现出色,陈小东又被聘往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主攻木雕。 因为长期的沉淀,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陈小东灵动地跳跃于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之间,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古典文学艺术风格之中,创作出一件件动感飘逸、美观大方的精美作品,引起业界重视。浙江美术馆的专家蔡荣评价,陈小东对人物的造型很敏感,提炼、概括能力非常强,塑形很准确。而陈小东的话说得很纯朴:“我做木雕只是为了爱好,我不为名利。我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出自己的工作室,目前正在挑选徒弟,希望将黄杨木雕艺术发扬光大。”陈小东说自己选徒弟的标准是也像他一样热爱木雕艺术,能够传承木雕传统。 陈小东的回归 《草原春歌》 陈小东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