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城区5条道路禁行“四小车” 多部门联合整治活动将启动 ■戚梅丽 从11月18日起,虹桥镇将联合交警、运管、城管、派出所、工商分局、质监所、国税分局、社会管理办、综治办等多个部门,集中针对辖区电动三轮车、燃油三轮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集中整治并持续常态化严管。 乱象丛生 11月13日下午,104国道虹桥镇时代广场公交站后面停放了一排的三轮车,有红色电瓶三轮车、蓝色机动三轮车还有人力客运三轮车。“天气冷起来,生意好很多。”聊天中,一三轮车驾驶员称,天气逐渐转凉,很多市民选择坐三轮车出行,再加上近日阴雨连绵,三轮车生意又好转起来。 在虹桥,经常可见街头巷尾穿梭的“四小车”。据了解,虹桥镇有各类“四小车”上千辆,其中蓝色正三轮车最多。“这些三轮车无缝不钻,都乱开的。”市民吴先生称,特别是早晚高峰期的时候,这些“四小车”随意掉头、穿插,使本来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混乱。 “我的车边上那条刮痕就是被那种红色三轮车刮的,那个车逃逸了。”说起“四小车”,车主李某一肚子气。11月5日,李某驾驶轿车途经虹桥路时,被一辆红色三轮车随意穿插刮花了车身,红色三轮车迅速从小巷子里逃走了。 11月13日下午3时30分左右,虹桥镇虹丰医院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红色电瓶三轮车转弯时与一辆直行的出租车发生碰撞,三轮车上有两名女性乘客及一名两岁的孩子,其中一名女乘客为保护孩子受了伤,目前还在医院治疗。 “‘四小车’普遍存在闯红灯、随意穿插、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以营利为目的多拉快跑,所以他们一般对交通规则置若罔闻,一有缝隙就钻。”虹桥交警中队副中队长陈银希说。“而一旦出了事故,因为赔偿能力有限,又没有保险,所以很多驾驶员选择逃逸”。 集中宣传 11月初开始,虹桥镇联合交警、城管多部门召开协调讨论会议,决定于11月18日起,在虹桥建成区开展“四小车”集中整治。其中将育红路(飞虹中路——新市街)、104国道(合兴环岛——飞虹路)、飞虹中路(104国道——临河路)、新市街(104国道——民意路)、新丰路(104国道——临河路)五条道路设置为禁止路段,禁止“四小车”在禁行路段内行驶。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虹桥镇政府、交警部门已在辖区主要路段悬挂50余条宣传横幅,并印制《虹桥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小车“管理的通告》、《致“四小车”业主及驾驶人的一封公开信》、《致广大市民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资料30000份,通过报纸、网络、LED等阵地宣传和入户宣传,大张旗鼓、深入细致地宣传“四小车”整治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另外,虹桥镇政府还在104国道沿线的公交站牌处设置了9块交通安全宣传展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积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据悉,集中整治日当天,交警部门还将利用“警务广场”的形式,造大、造强整治声势。希望通过前期的大力宣传,提高“四小车”车主以及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 常态严管 “这次整治,我们将集中统一行动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坚决取缔辖区内非法‘四小车’进行。”虹桥镇分管副镇长介绍,从11月18日起,将连续开展集中统一行动,由虹桥镇统一牵头,交警、运管、城管、派出所、工商分局、质监所、国税分局、社会管理办、综治办等部门联合执法,分成源头打击组、路面行动组、宣传引导组、维稳处置组以及应急处置组。 “在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后,我们还将成立一个由25人组成的日常管理组进行常态化管理。”虹桥交警中队副中队长陈银希介绍,由交警、城管、综治办抽调25人组成一支“四小车”专职日常管理小组,每天不间断地开展较为灵活的日常整治,化集中整治为长效管理,并将持续严管。 红色标注路段禁行“四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