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漂泊的人儿午夜梦回的牵挂。因为,那里不仅仅有永远守候我们归来的温暖灯光,还有亲人殷切的目光与等待。家,不仅仅是一处住所,而在于那里是否有亲人。家,更不在于住所有多大,而在于住所里人的笑声有多甜。 最近在网上看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却突然想到了公司里的一户谭姓人家。在我们公司,一家人住在一起并不新鲜,有很多员工将自己的家人接来和自己一起住,但是像谭哥家的情况并不多。 谭哥是重庆人,本来是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在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太忙都没有时间回家照看父母和儿子。家中父母身体尚还健朗,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双亲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感觉心力不足,经过大家共同商议之后,二老带上孙子一起来到了柳市,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 谭哥租住在公司外面的一幢楼房里,条件不是很好,房子并不宽敞明亮,甚至有些凌乱拥挤,但是他们一家5口人并不觉得憋屈。谭哥与妻子每天早出晚归,他的父母在家收拾家务,照看孙儿,晚上做好丰盛的晚饭等待儿子媳妇归来,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周围一边吃饭闲聊,一边逗儿弄孙,好不热闹。谭哥的儿子可爱又调皮,是家里的开心果,谭哥的父母操持家务有余力时,还帮一些小公司做代工赚点钱。谭哥的母亲常说:“儿子媳妇工作太辛苦了,我也不能帮他们什么,只能把家里照顾好,他们回来什么都不用操心,休息好了就好。”慈爱的母亲说这些的时候,眼神与表情并没有流露出伤感,反而充满自豪与满足。 谭哥一家人热情好客,家里经常接待同事、朋友,同事、朋友们也很愿意去串门。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生活时,那股浓浓的家的气息深深地感动了我。虽然昏黄的灯光没有高档灯饰的绚丽,满桌的家乡菜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但一家人深沉的依恋在饭桌中流转,温馨与幸福洋溢在每一句闲话家常中。 他们是打工家庭,老家的房子、田地都闲置着,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生活目标选择在这个城市的一角“蜗居”。在城市中,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证,但他们有“家”,他们享受着“家”的温暖,因为一家人在一起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然而,当下一些人恰恰曲解了家的意义,认为有“家”就是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在中国安土重迁的传统家庭观念之下,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远离家乡工作的人没有一个灵魂栖息之所,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根之人,一张暂住证更是提醒我们只是在此暂住,只是这里的过客而已。但是,当我们把“灵魂栖息之所”仅仅绑在一栋冰冷的房子上时,“家”本身的温暖也就带着一丝冰凉。 房子是家的外在形式,是亲人抵御危险灾难的避难所,是家人安享快乐的港湾,这本是一个为家人谋取幸福的工具。然而,当下很多人却本末倒置,将“房子”等同于“家”,甚至摆在“家”之上。 多少人因为买房而成为了“房奴”,吃力地付完首付还要承受每月的房贷,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蜗牛”,负重前行,在工作与生活中身心疲惫。多少恋爱中的情侣因为女方对房子的要求而告吹,原本情投意合的鸳鸯从此成为路人,甜蜜的爱情在冰冷的“房子”面前败下阵来。多少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房子,父子不合、兄弟反目,曾经温馨幸福的家庭从此留下裂痕…… 家,是什么?“吾心安处即是吾乡”, 家是亲人所在的地方,即使没有那一张房产证,即使只是在城市的边缘暂住,只要家人在一起,漂泊的灵魂得以安歇,那里就是家之所在。 ■桂凡凡 家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