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和小姐妹在柳市街头闲逛。小姐妹爱旅游,去过的地方多,说起台湾诚品书店、香港PAGE ONE书店、温州的佐佑书坊时,眼前闪烁着各类琳琅满目图书,鼻间彷佛也闻到了咖啡的香气,恨不得把一个个书店都搬回柳市来。为了找到一家距离我们生活圈最近的休闲书店,我俩在建成区沿街海找,遗憾的是,除了柳市书城外,仅在育英路、双龙路找到门面不大的书店,店内以经营中小学生教辅类书籍为主。 为何不在柳市开一家休闲书店,把读书整成一份事业呢?冒出这个想法后,那几日,小姐妹去做市场调研,向书店老板取经。有热心者向她分析了开一家书店存在的风险,当下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而互联网时代加剧了社会的分散化和碎片化,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读书群体“小趋势”化特征明显,同时随着电商时代和电子书的兴起,供过于求是图书市场的主要矛盾,实体书店实际上已进入寒冬季节,传统书店的没落与转型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没有储备好足够的商业知识及淡定的心态,仓皇入市,理想再丰满,也难抵御现实的寒冷。 买书买成书店老板,这个想法相信很多读书人都萌生过,可能出于种种现实因素的考虑,很多人如小姐妹们一样暂时将这个想法压后。当然,不论最终书店是否开成,都不防碍读书之人继续读书。 那么书店少是否意味着读书人也跟着减少呢?这中间没有必然联系,就如同当下读书方式更多了,却难以佐证读书人多了。古代人的修行靠两个,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现代人的读书方式更丰富。现代人对读书的理解,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抱书啃书。如小姐妹这般,早已不限于读书本,人可以被阅读,建筑、电影、风景可以被阅读,甚至美食也可以被阅读,只要你能够玩索一个对象当中蕴含的意义,就是阅读了。好比一个小小的披萨,它超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成为意大利的文化符号,在某种意义上,品尝披萨也是体会意大利文化的一种方式。 读书方式的更新,必然带动读书人根据自己的偏好细分群体,群体呈现小趋势化,不同偏好让不同的读书人守候着自己的小群体,当然小群体也会与大群体产生碰撞,但这并不表示小群体就排斥大群体,多样化的小群体正丰富着大群体,大群体也为小群体找到了灵魂。拿文化来说,文化可以借助各种有形或无形载体进行传播,但一切形式都将殊途同归,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简单,时下,一张碟就能把四库全书装下,而我们依然不能成为胡适、钱钟书,也难以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因为如此,阅读在现代生活中显得举足轻重,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看书仍是阅读方式中最容易让读者产生火花的一种方式。 前几日,小姐妹看报纸听说柳市要建“读书驿站”。这也就意味着不久的未来,我们围绕书,书也会围绕我们,文化的触角将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有人曾说,读书让一个人幸福,崇学则让一个社会幸福。如果读书能提高一个社会的幸福感,那么读书将不再是读书人的小事,而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的大事。 ■杏花村 阅读的力量不可小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