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面对客户侃侃而谈,下班回到家中却沉默寡语;酒桌上笑容满面,自家饭桌前却面无表情。江湖上将这类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称为“下班沉默症”患者,他们在下班时间,常将交流视为一种负担。“中枪”的请默默地看完文章。 “下班沉默症” 你中招了吗? 下班沉默成职场常态 习惯性下班沉默会伤人伤己 @莱因哈特:高强度的工作容易让人身心俱疲,心乏了,回家后希望能享受一份难得的安宁与轻松。这时,倘若老妈还在对家族琐事喋喋不休,老爸总是黑着脸“训话”,怎能不叫人闹心呢?越闹心越沉默。亲人间应多点理解,聊些“沉默族”感兴趣的的话题,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非常:对于压力大的上班族来说,上下班时间两张面孔是非常能理解的,生活压力大,上班时笑太多了,下班就再也笑不动了,宁愿玩玩手机,卸下所有的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若:适度的沉默能让人静心反思,这种反思能净化身心,能过滤掉浮躁,沉淀下的是安静,很有必要。 @克礼:脑力劳动者需要私人空间去沉淀一些东西。 @豆芽:很多时候,我们的不佳情绪并不适合在最熟悉的人面前毫无保留地坦露,如果不被理解,我们还要费力去解释,我宁愿玩玩游戏来减压,或者看书与智者对话。 @虎虎:上班活跃,下班安静,寻找的就是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有时候是良性,亲友应该积极保护。 @木木村:这种状态就和吹气球一样,吹太饱了就容易爆。上班时用力过猛,下班时间容易使不上劲,一直使不上劲也不是什么好事。 @coco谢:在最熟的朋友面前,最随便。也许是“杀熟”的性格在作怪,这样似乎不大好,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伤。 @林子:我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人不超过7个,你来计算一下,围绕在你身边的7个人都是谁?可是,偏偏就是最亲近的人,我们最容易在卸下面具时,给他们脸色看。乐清有个话聊队,应该去那里培训下,我们最应该笑着陪聊的还是亲友们。 @等待:如果下班沉默只是上班族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那么取得家人理解就好。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下班沉默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网络情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生活方式,太缺乏活力与乐趣。 @搏击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社会互动也从来都是双向的,当家人的热心善意得不到回应,时间长了,必然会导致互动意愿的萎缩。 @小花:在很多夫妻之间,一方回到家一声不吭,另一方应好好想想你们的感情是否出现了问题。 █冯晓明 整理 【心理】 如不及时调节可能成抑郁症 压力大是很多职场人共同的特征,每天长时间在外拼搏,非常劳累,所以许多人一回家后不想再有太多的想法,用沉默来放松自己。虽然“下班沉默症”不算是心理疾病,但患有此症的人还是要重视起来,做到及时调节,否则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至于如何调节,首先还是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尽职尽责没有问题,但下班后就要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来。如下班后多和家人聊天沟通,或陪家人逛街聚餐,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馨快乐。同时,家人或同事、朋友应帮助他们打开沟通之窗,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