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荣燕 “姑娘啊,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昨日,在南岳杏二村村民的带领下,还没走到周宏宁的家,记者就远远地听到《五女拜寿·奉汤》的柔美唱腔。 走进周宏宁一楼房间,只见7名越剧爱好者在周宏宁的指导下,认真地在学唱。“这里要慢慢地加强音量,如果唱起来都平平的,变成老太婆念经,就不好听,来,把这句重新唱一遍。”周宏宁拉起二胡,学员们又开始唱起来。 倾心倾情教学员 周宏宁今年66岁,是虹桥文化站退休干部,吹拉弹唱,样样精通。1996年开始视力下降,2002年双目失明。2011年7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原南岳业余越剧团的一批老演员重聚时,周宏宁了解到农村有很多人想学越剧,在南岳办事处及村民的支持下,当月,南岳越剧教唱班成立,每周一、三、五晚上由周宏宁义务授课,开班第一天就有40多人前来学习。今年南岳社区文化礼堂建成,周宏宁担任文化礼堂的文体辅导员。 两年多的义务教学,他的学员已遍布虹桥镇的各个村落。除了南岳社区,其他地方的越剧爱好者也慕名而来。 31岁的王贤飞是大荆人,从小就喜欢越剧,但他不会唱也不会拉,今年上半年在网上得知周老师义务教唱,慕名来学艺。因为王贤飞晚上都在虹桥镇上摆夜摊,就每天上午7时30分到周宏宁家学艺。 “周老师没有嫌我一窍不通,还说我喜欢越剧就是他的知音,他见我喜欢二胡,就先手把手教我二胡。我初学,没买二胡,每天学完后,他还让我将1000多元的二胡带回家练。有时学迟了,周老师和师母还留我吃饭。”王贤飞说,他不知已蹭了多少顿饭了。 “不管识不识字,只要有兴趣学,他来者不拒。”来自南阳村的吴赛娟接过话茬。吴赛娟自从去年3月份参加周宏宁的越剧学唱班后,每节课必到,而且白天一有空就来周家“开小灶”。“周老师非常有耐心,有时一句唱词他要教上50遍以上也不烦。我们村的吴建芬50多岁,不识字,经过周老师的教导,不仅会唱很多越剧经典选段,还经常参加比赛呢。”吴赛娟说唱越剧也改变了她们农村妇女的生活,她们快乐多了,爬山、走路、烧饭都喜欢哼上几句。 56岁的林亨顺是沙港头村人,当天他与周宏宁一起拉二胡,他对周宏宁的多才多艺很佩服,“二胡、笛子、琵琶、唢呐等乐器他样样精通,只要肯学,周老师巴不得把所有的都教给你。”林亨顺说,周老师除了弹唱,自己还编词作曲。 每次上课提前到 为了教好每名学员,周宏宁在每次上课前一天,自己先在家反复听唱。“其实他每段唱词已烂熟于心了,但他还是认真对待。”杏二村的学员瞿维芬说,每次学新唱段前,周宏宁会叫她协助复印好学习资料。 “而且每次上课前,周老师都提前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到教室。”瞿维芬说,周老师家到社区教室要步行十几分钟,而周老师眼睛看不见,虽然有学员搀扶着,有时可能走得更慢。“但自从开班后,周老师风雨无阻,提前到教室。” “农村里大家都比较忙,如果我迟迟不来,学员可能会来一个走一个,就没法上课了。”周宏宁说自己来早些,学员有问题他可以早点解答。 “老师自己早来,对迟来的学员却很宽容,认为每个人家里的事那么多,能来学就很不错了,如果有学员晚上没学好,他就叫学生白天到他家‘开小灶’。”瞿维芬说,因此,周老师没有双休日,每天都有不同的学员去他家学习。 “他就是喜欢唱,喜欢教。退休以后我们住在玉环,他也经常教周边的人弹唱,后来他听说这里有很多村民喜欢越剧,就又搬回老家住。”周宏宁的老伴说起周宏宁,有些怨言。“我说他喜欢教就在家里教好了,晚上不要出去,眼睛看不见,晚上经常教到10点多钟,虽然有人陪着,但走夜路多不安全。” “没事没事,她就是多担心。”周宏宁说自己失明后,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但现在依然能丰富农村人的文化生活,感到特别快乐和充实。 一句唱词教50遍以上他也不会烦 南岳周宏宁眼睛失明仍义务教人弹琴唱戏 最美乐清人 传递正能量 C heng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