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龙 浪子,指游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浪子回头堪比金子宝贵。《十二楼·归正楼》:“俗语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凡走过那条路的人,更比自动学好的不同。亦作“败子回头金不换”。《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可知道,愚兄是个败子回头金不换。” “浪”指流浪,“浪子”即流浪人。在社会上的流浪人,有部分是读过几天“诗云”、“子曰”的,因各种原因,在家乡不能存身,便出来求生存,不得不四处张罗。什么叫张罗?就是把张红纸裁成长约四五寸,宽约三寸的纸条,上书某某学长,或者前辈的名帖,下书晚生或后学敬上,拿去拜见当地的读书人或附庸风雅的士绅。说几句路过贵地穷途潦倒、请求资助的好话。 读书人变跑滩匠大概是从唐代开始的。当时的举子上京考试,沿途他们拿着自己的几首歪诗或几篇劣文,美其名曰“投卷”,逢州找州官,到县找县令,请他们斧正评审。评审是假,真正用意则是借机要点钱。这些现任的州官、县令认为举子是未变蛟龙,怕得罪他们,一旦上京考中进士,成为今后的顶头上司,岂不麻烦了?因此他们先烧冷灶,于是请举子吃饭,送银钱,顺便还祝贺几句,叫他快去京城去(献宝)赶考。 相传刘禹锡在做官时,就曾碰到牛僧孺来投卷,老刘虽然请吃饭,也送了钱,但他自负才华,在酒席筵前喝了二两黄汤就发起了酒疯,提起笔来把小牛的文章圈改了一番。哪知道就惹了祸。后来小牛考中头名状元,主持朝政时暗恨当年老刘瞧不起他,竟不予他升官。所以上京求仕的举子沿途要钱,大家都要赠盘缠,成为一时风气。而这一不正之风愈演愈烈,终于导致读书人变成了“臭老九”。 浪子回头金不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