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破难攻坚 共建美丽乐清 Y ao wen ■记者 郑瀚 河水中竖起了软隔离,将沿岸排放的污水与河水分隔;一个个“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承载着植物,净化水质。10月30日,市区后所菜场旁的河道正式启动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增氧、生物降解及植物修复等方式,去除水体黑臭现象。昨日,记者看到,部分用于生态修复的设备已安装到位。 “人工添氧”除黑臭 后所菜场旁河道沿岸存在许多排污管道的开口,菜场洗鱼废水、居民区生活污水及餐饮废水常年通过开口直排入河,使得河道水质越来越差,河水越来越臭,人们都说这段河道几近“臭水沟”。 昨日中午,记者看到离后所菜场约半米远的水面上,有一段黑色的“篱笆”露出了“脑袋”,通过“篱笆”分隔,菜场一侧沿岸排出的污水被困在了相对狭小的河段内。 “这里是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我们把这作为生态修复重点整治区域,一边用软隔离阻止受污染河水向整段河道漫延,一边在河底安装曝气充氧的装置,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市河道综合整治办工作人员说,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河流会变成缺氧或无氧状态,水中大量厌氧微生物繁殖,生成了硫化氢等气体,这才使河水发黑发臭。通过曝气充氧等方式“人工添氧”,能增加需氧微生物含量,增强河流自净能力,分解还原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河水黑臭现象。 当前,施工人员已在该重点整治区域底部放置了纤维填料。工作人员介绍,纤维填料能够吸附需氧微生物,防止它们被水流冲走,是“人工添氧”的关键环节之一,接下来施工人员将开始安装曝气充氧装置。 “生态浮岛”去“养料” 受污水常年直排影响,后所菜场旁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磷等“养料”含量过高。为此,施工人员在河岸附近放置了多个“生态浮岛”,利用“浮岛”内的植物吸收污染物。 现场,记者看到这些“生态浮岛”被绳子固定在河岸边,在水面上漂浮着,黄菖蒲等植物生长在“浮岛”内,枝叶高出水面,根系则扎入水中。 工作人员说,把黄菖蒲等植物种植在水中,这些植物就会从污染水体中吸收利用氮、磷等大量污染物作为生长养料,降解水体富营养化,净化还原水质。 “这是全市第一条启动生态修复的黑臭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我市将后所菜场旁的河道作为试点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如果试点整治效果较好,我市将把生态修复技术逐步推广到全市其他河道整治中。 治理水环境 后所菜场旁河道 率先启动生态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