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微微 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而立”之年庆生,深圳这座城市处处喜庆,市民们为深圳的成就而欢喜。这份喜悦,也表现在深圳的3万名乐清人脸上。因为在深圳腾空飞跃的舞台上,也少不了乐清人的故事。 约3万名乐清人 在深圳 “有认识的乐清人在深圳吗?”记者的一句QQ签名,迅速得到很多朋友的回应:“找他们干吗?我有朋友在那里。”看来,乐清人在深圳的还真不少。据深圳温州商会会长陈星平介绍,约有3万名乐清人在深圳经商,主要经营电器、电子、家具、服装,以及服务业。在深圳,足有1000多家乐清人的企业,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税收收入。 曾经是教师的清江人谢忠旭,现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他感慨,深圳特区成长30周年,乐清商人如影相随,功不可没。在深圳电子市场出现的90%以上的电子终端产品,都需要乐清企业配套。 乐清人投资深圳 乐清人最早到深圳发展,是在深圳特区成立后的20世纪80年代。张祝林是第一批去深圳发展的乐清人之一,现在已是实力雄厚的深发家私有限公司的老板。张祝林是磐石人,年轻时在家乡跟木匠学做家具。1980年,张祝林看到深圳特区成立的商机,到深圳观澜投资,那时的观澜连像样的马路都没有。如今的观澜有“观澜高尔夫世界杯”这样的世界级赛事,而当年和他一起出来以及陆续带出来的乡人,大多数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仅仅围绕家具制造就衍生了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张祝林感慨,当年根本想不到能有今天,也想不到深圳的今天。 陈锋算是在深圳的第二代乐清人。2000年,陈锋的父亲到了深圳创业,后来陈锋被叫过去接手。如今,陈锋已在深圳生活了10来年,连孩子都入了深圳户籍。“发现深圳比想象中的要好。”陈锋说,去深圳之前一直想象它是怎么样的城市,像上海,像北京?后来才发现深圳是它自己——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在这里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大家都是深圳人。 祖孙四代定居深圳 30周年纪念日,深圳市政府倡议休假一天,姚祖龙仍在公司里忙活。“没参加庆祝活动,我哪有时间。”姚祖龙有些自豪。今年63岁的姚祖龙可能是最早到深圳的虹桥人。1988年,姚祖龙从台湾探亲回来,经深圳时去拜访朋友。聊天中,姚祖龙发现了商机,举家来深圳做电子贸易。现在,姚祖龙把父母也接到深圳,加上儿子们也在深圳成家立业,一家四代现都在深圳定居。20年间,姚祖龙也带出了无数的亲戚朋友,公司开了一家又一家,不少人都成了千万富翁。“深圳的发展,也是我们的发展。” 姚祖龙笑说。 最繁华商圈活跃着乐清人 “这里的人走路像跑步,你要是边走边看,人家准以为你是小偷。”李振涛来深圳才两个月,对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印象最深。李振涛是虹桥人,在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守着一家店面。赛格电子市场位于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因为聚集着多家电子批发市场,诸如华强、都会、新亚洲等等,其40%的经营者是乐清人。在市场里,大家几乎以乐清话交流,几乎感受不到自己身在异乡。在赛格附近,有的住宅楼一半以上的单位户主是温州人,而乐清人又在温州人中占了大部分。 除了华强北,深圳的另一个商圈中心东门,也聚集着众多的柳市人在那里经营低压电器。 深圳让乐清人学到更多 谢忠旭认为,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大都市,乐清商人和企业功不可没。同时,作为电器信息产业的桥头堡,深圳带给乐清人的不仅是商机,还有产业升级,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企业入驻深圳,不少乐清人的企业给它们做配套,从邻居和合作伙伴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乐清人再把这些新技术和理念用于自身企业,让企业更具谋略远见,朝全球化趋势发展,逐渐提升企业档次和规模。 深圳特区“三十而立”,感受到深圳巨变的乐清人都由衷产生一份欣喜。“我们希望深圳再启程,将我们的企业带得更远更高。”在深圳的乐清人张良鹏的心愿,代表了很多乐清人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