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生活带来方便,不少问题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然而有一些市民过于依赖搜索引擎,甚至在出现头疼脑热等不适时,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进行“网上自诊”,按照网上提供的治疗方法,自我医治。 “网上自诊”虽快捷,终究不能代替医生当面诊疗,因为“网上自诊”误诊率高,有可能延误病情,而且很难维权,常让患者蒙受损失。 网上诊病 病情轻重全靠猜 大荆的张先生前阵子大便有点出血,他便上网搜索关键词“大便出血”,“直肠癌、结肠癌、白血病……”等字样跃入眼帘,想到家中曾有长辈患过肠癌,张先生越看越害怕,越查越觉得自己像患了直肠癌,以至于茶饭不思,夜不安寝。后来,在家人的力劝下,他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虚惊一场。医生明确告知,他只是因为上火便秘导致轻微肛裂而已。 网上自诊比上医院看病方便 有过网上自诊经历的市民刘小姐跟记者说,她平时因为工作紧张,不是重大疾病是不会去医院的,而会选择“网上自诊”。刘小姐说:“现在去医院看病,先是排队挂号,再是排队候诊、排队检查、排队缴费和拿药,一场病看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一天。而真正面对医生的,往往只有几分钟,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在‘网上自诊’的话,只需敲敲键盘、轻点鼠标,就能得出诊断结果,方便多了。”刘小姐表示,一旦身体有些不适,她会先上网搜查自己的症状可能是哪种病,如果感觉病情严重,她再选择去医院。 网上问诊内容五花八门 昨日,记者在网上随意输入一些疾病症状的关键词,立马跳出一大串的网页链接,从普通的感冒发烧,到肿瘤等疑难杂症,应有尽有。对于病症发问的帖子,有网友回帖支招的,有现身说法安慰的,也有帮忙诊病的,还有热心提供特效药的。有的市民看不懂心电图和检查结果,也发到网上让人帮忙看。甚至怀孕的B超检查单,也有人贴上来,打出胎儿的头颈的尺寸,双顶径的尺寸,拿上来交流,以此推测男女。 在琳琅满目的回复中,记者发现,网络自诊给出的意见经常五花八门,打口水仗的现象不在少数,既有网友的意见,也有“专家”的意见,似乎人人都是“医生”,个个都是“专家”,信谁的,无所适从。 专家意见 网上看病不应盲从 对于市民喜欢自己到网上看病,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林建新主任表示,正常情况下,医生在没有见到病人之前是不允许开处方药的。网络判断病症,基本属于“隔空猜物”,每一种疾病会同时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可能为多种疾病所共有。如果市民选择网络问诊,有可能会遇到医托误导买药,一旦错了将会很危险。 林建新建议,喜欢网上问诊的网民,如遇疾病,上网了解一下相关医学知识或是到正规医院的网站进行在线咨询是可以的,但最好还是选择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记者 李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