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热点·财经
3  4  
一城“鸟语”显和谐
海关喊你申报A类企业
中签成为“杯具”
我市消费者不买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0年8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堂前飞燕,是否年年归来
一城“鸟语”显和谐
2010-08-24

  农历春分前后,犁平的稻田里水浅秧翠。“燕子回来了,燕子回来了”……仰望半空中,又见燕群归来。打开门窗,燕子飞进了寻常百姓家,在悬梁上、在屋檐下……

  眨眼二三十年间,城中之燕渐飞渐远,如同那首曾经很熟悉、如今淡出耳畔的童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难道南迁的燕子改变了路线,不再年年春天来这里?绿眼睛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绿眼睛”)说,燕子对环境要求很高,燕群是否频频光顾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优劣变化。

  堂前飞燕已成老城记忆

  民间有个说法,燕子在家搭窝是吉利的象征,燕子在谁家搭窝,说明谁家风水好,环境良好。每年农历春分来,秋分走,如果哪一家对燕子充满了友善,那么燕子家族会年年到来。

  柱子上、屋梁上、墙角……家燕喜欢和人接近,木房子里凡是能搭窝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不惑之年的柯福堂说,以前他家的老房子里总是藏着家燕,或在门梁上或在地板缝里,而且这一年来的必定是前一年的那一家族的成员。

  二三十年前的春天,从家门传来“咝咝”的鸟叫声,总是能给清江镇田垄村的陈大爷带来惊喜。虽然每年都能听到这样的叫声,但是陈大爷很欣喜地念叨:“又是一年燕归时!”打开门,屋梁上的燕巢果然是满巢的。

  “有时候从田里回来听到梁上的叫声,就在梁上打了几枚钉子,方便燕子作窝。”田垄村的方大妈说,过去农村里的人总是打开门迎接燕子的到来。

  然而事过境迁,堂前飞燕已经成为老城的记忆。“有几年,我们一家人都出门做生意,渐渐淡忘了堂前燕。前几年回到老家,老房里的燕窝还在,只是不见燕子飞来了。”陈大爷说。

  “过去农村里老房子多,春夏之间燕子就会来孵蛋,到处可见燕子。现在老房子翻建新舍,人们关上了门窗,燕子已经没地方可去了。”柯福堂说。

  记者  冯晓明

  剧毒农药曾污染了

  燕群的“粮仓”

  燕群回归是生态良好的信号

  为啥燕子一年比一年少?

  燕子的踪影为什么越来越难寻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房为居,燕子在大规模的迁徙过程中,同样需要这两样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燕子在城市里无巢可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的李振南说,燕子喜欢在屋檐下做窝,但如今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封闭的玻璃墙,燕子想飞也飞不进去。而且燕子非常敏感,如果这户人家不友善,它是不会飞进去的,这使得燕子的繁衍生息受到了很大限制,数量明显减少。

  记者从旧村改造指挥部了解到,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旧舍不断地变成新房,木制结构的房子因为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限制,渐渐地退出人们的视线。与之同步的是,燕子喜欢居住的屋檐也在慢慢地消失。

  燕声寥寥,原因当然不是单方面的,生存环境和食物也是能否吸引燕子归来的关键因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等高毒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作物除虫。“由于幼虫抗药性差,容易被农药扑杀,高龄害虫虽然被喷施农药但有的不易马上死去,如果燕子吃了喷着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高龄害虫,也将遭受死亡的危险。”“绿眼睛”工作人员说。“上世纪80年代早期,蒲岐、南岳等沿海海面上有许多野水鸭。许多人在谷子里拌敌百虫,放在岸边,野鸭吃了敌百虫后感觉口干,会大口喝水,很快毒性发作,一大片野鸭都是这样死的。此时,来凑热闹的燕子也没逃过此劫。”

  据我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997年我国推出了《农药管理条例》。之后,农药行业有了规范的管理手段。2002年,我省率先停止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有机磷高毒农药。同时,我市农业部门通过市场监管、广泛宣传等方式,确保违禁药品在市场上不流通。农业局植保站还推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手段,提倡低毒高效农药的推广。这样大大减少庄稼害虫体内的毒素堆积,降低了燕子二次中毒的几率。

  盛夏以来,每天晚上6时50分许,数千只燕子都会准时停留在大荆镇溪滨路的架空电线上,日出飞离,日落而栖。“燕子街”让人附近的居民称奇。

  李振南的老家在虹桥镇龙泽村。这两年的春夏之交,燕子家族都会准时地来到龙泽村,停在李家的水泥房前。“环境适宜,燕子就会回来。”李振南说。

  “绿眼睛”工作人员说,燕子对环境非常敏感,它是空气和环境状态的监测鸟,燕群光顾大荆境内,说明附近的生态环境适宜燕子生存。

  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说,据乐成和柳市两个镇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以上,状况良好。 

  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温州市级生态乡镇5个、温州市级生态村62个。我市立足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和富民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进一步深化“蓝天”、“碧水”工程,近年大荆镇支柱产业铸造业也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整治中,一家家冲天炉被关闭了。原本166家企业,在整治中,53家铸造企业被关闭,113家企业通过综合整治,并投入巨资安装了环保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设备,使大荆片区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燕群来访是生态逐步转向良好的一个信号。”“绿眼睛”工作人员说。

  今年,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以生态立省的新要求。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曾说,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民群众增强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一座自由飞翔着各种鸟类的城市是真正的“天堂”之城、富庶之城、和谐之城。建设这样的城市,是当下我们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热点·财经 03 一城“鸟语”显和谐 冯晓明 2010-8-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