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遥 文
日前,在温州市“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治庸治懒工作推进会上,一款由我市工商管理局推出的工商日志活动载体吸引了所有参会人员的目光,“日志”软件光碟成为最受其他单位欢迎的“礼物”。
温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宇宁肯定了工商日志这一做法,认为该载体将有效地推进治庸治懒工作。
用博客形式记录工作
干部8小时内“做与不做”、“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一时是无法监督的。有没有一种形式,能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最后成为自己对日常工作的总结?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市工商局信息信用办屠胜达照例登上了自己的博客,准备写下心情日记的时候,突然,一个点子出现在他的脑海。“能不能将工作日记,用博客的形式每天记录下来呢?”屠胜达兴奋得睡不着觉,连夜告诉了同事吴金瓯和叶晓峰。
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屠胜达、吴金瓯和叶晓峰将“工作博客”定名为“工商日志”,并着手程序开发。两个月的开发,让屠胜达甚至忘记了照顾自己的儿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商日志这个“孩子”身上。
工商日志的内容,要不要全局公开,随后成了大家讨论的重心。只供自己观看,虽然保证了日志的私密性,但也会导致日志的监督功能得不到保障。经过全局人员的商议,绝大部分人支持日志公开。“日志公开化,使得日志的监督作用在日后越发显著。”屠胜达庆幸自己当初坚持站在日志公开化一方。
之后,工商日志先是在七里港工商所进行内测,两个月后,正式成为市工商局200多名工作人员每日必做的工作程序之一。
不用推广就成了“热门网站”
陈爱飞每天下班前,总会在“工商日志”中记录下自己每天做过的事情,晚上回到家,就能看到一些同事给她的留言。
“我的日志已经成了热门日志,每天都有人关注着。”陈爱飞认为有一种动力让自己坚持写日志,“因为每天都好像有着一双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监督我们。”
“其实我们都非常需要记录,工商日志不光是记录下每天的工作内容,而且还成了激发工作潜力的一种动力,让我们觉得每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有一天下班时,乐成工商所里的同事跟屠胜达打招呼:“今天你写了日志没有?等下班回家我去看!”“写了!写了!别忘记评论啊!”屠胜达顿感一股暖流涌向心头。
据统计,目前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一共写了27084篇,平均每日有74篇日志诞生,总访问量超过了13万人次。
写的人越来越多,看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硬件等条件跟不上,打开页面访问越来越慢,可是仍有很多人极有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写。接下去,屠胜达下决心改善硬件等设施。
工商日志
成治“庸懒”利器
2010年8月20日,消保委周朝顺:“今天上午,对前天柳市镇的一位消费者因空调质量问题投诉调解处理后执行未果一案,决定由建安带队,乐丰和金波一起到现场进行调解并要求做好执行。经过调解,经营者已退还空调款,调解完毕。”
2010年8月20日,北白象工商所黄赛琼:“到晓隆那里拿昨天开出的简易处罚文书,上报食品简易及时处罚案件报表(处罚50元)周报;到责任人处了解与乳粉经营户责任书签订情况,拿到一些回单,上报消保科责任书签订情况……”
从2009年8月3日,市工商局信息信用办的吴金瓯写下了全局第一篇工商日志至今,工商日志成了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治理“庸懒作风”的利器。
搭建绩效公开
的平台
工商日志,从开发至今经过了整整一年,运行的效果大大出乎市工商局局长王建伟的意料。
在温州市“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治庸治懒工作推进会上,王建伟在“乐清市工商局以开发工商日志软件为抓手搭建绩效公开平台”的先进典型发言中,总结了工商日志给工商局工作带来的变化。
王建伟每日都会思考一下明天的工作内容,对今天未完成的工作做一些备忘录。他认为通过把每天的工作情况转变成文字的过程,既是对已完成的工作的梳理,也能促进思考,让工作更合理,使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更加条理化,避免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
“工作日志网络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比武、互相学习的平台,大家在一起赛日志、赛贡献,看到了别人在干什么、怎么干的,从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查找差距,迎头赶上,更加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王建伟每日都会关注那些“捧场”比较多的人写的日志,并在评论中给予表扬和鼓励。反之,那些平时无为或偷懒的人,除了写下“今天上班”之外就没什么内容好写的人,就成了王建伟“担心”的对象。他认为通过日志点击量,就能很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这也可以让无所事事的人感到压力。
王建伟认为,工商日志改变了以往行政指令发出和完成的模式,拓宽了下情上达、上意下传的沟通渠道。“对于大多数的一线干部来说,我们领导的活动总是充满神秘感,有了工商日志软件这个平台,‘8小时内’领导究竟在忙什么、想什么也就有目共睹了。”此外,工商日志中的生日祝福,也使人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感受到同事的亲切问候和宝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