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网视·乐商
3  4  
诚信比工作机会更重要
我网购中出现的趣事和乌龙事
问题征集中
边走边拍
七嘴八舌
用理念打造“中华衣王”
新疆温州商会
拟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
网购故事
澳大利亚温籍华商
愿为家乡搭建经贸交流平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掌门人”应泽从
用理念打造“中华衣王”
2010-08-23

  对应泽从来说,他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使更多有用之才进入企业,融入企业,同时能为这种进入和融入而感到自豪。“掌门人”应泽从用自己的理念打造“中华衣王”。

  京津:在市场练就本领

  应泽从从小就特别聪明、懂事,但一次转学却使他对读书失去了信心。辍学后,他随姐姐应秀珍到北京,开始为艰辛的父母挑起了担子。

  姐姐是技术不错的缝纫匠,她和一位女同学及其哥哥做服装,应泽从在一边细心地观察。后来,购料的担子落到了应泽从身上。第一次单独到布市购料时,应泽从发现有一样布到了后许多人争着买,应泽从挤进去一看,发现质地很好,而且价格适中,就一次性买了600多米,赚了钱。第一次就获得成功,给了应泽从很大的力量。他们起早摸黑地干,终于慢慢有了积累。

  姐姐结婚后,停止了在北京做服装的生涯。应泽从帮助一个同学在天津百货大楼租了一个柜台,并将北京的家庭作坊迁至天津。服装摆上去的第一天就销出了一万多元。由于他对服装品味和群众的消费心理把握得越来越好,产品在商场里成了畅销货,最好的一个月他在一个商场里做了180万元的营业额。几年下来,他积攒了100多万元资产。

  实业:精益求精  打响品牌

  多年的租赁经营使应泽从产生了办一家公司的想法。1991年下半年,他和天津的朋友商量公司取名的事情,最后决定取名为“应大”,寓意一是这家公司是姓应的人办的,而且应该会大起来,寓意二为公司会像小鹰一样长大起来,到时候会“鹰击长空”。

  1992年8月,经过他和胡时俊等人的紧张筹备后,天津应大皮革时装公司成立了。公司创办之时,还租在郊区。1995年他开始选址,1996年公司大楼破土动工,1997年公司成立五周年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竣工,全公司的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1992年企业成立时,应泽从和胡时俊便将产品定位在皮衣上,并且引进了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设备。在皮衣选料上他们精益求精,全部采用意大利、英国等优质真皮,一款一式,一针一线,无不体现名牌风采。而且在进口真皮时,还经常对供应商提出一些新要求。在面料上刻意求精,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在利润上力求合理,在服装上争创一流,使“应大”品牌在国内众多的皮装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且在消费者中间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理念:

  规划企业管理

  应泽从认为,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要有一个规划。

  作为企业总经理,对家族式企业如何走向现代企业,应泽从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他说,家族式的企业有其优势,在创业初期往往凝聚力很强。但是,家族式的企业主要靠感情、亲情来维系。企业大了以后,主要地要靠行之有效的制度去维系,这样企业才能求得更大发展。

  如今在“掌门人”应泽从的带领下,“应大”迅速成长为中国皮革服装界最具规模、最受瞩目、最高水平的领导型集团公司, 200余家品牌专卖店覆盖全国。“应大”皮衣远销韩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革,“应大”缔造了中国服装界的十多项第一。连续五次获得“真皮衣王”称号;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 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受行业推举,连续八次代表中国皮装发布流行趋势,成为指引中国皮装流行的“风向标”;聘请世界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台湾著名影星王思懿为形象代言人,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推出中国首件具有国际水准的超级“概念服装”——百万定制的“中华衣王”。 2008 年应大又迎来了 1500 多平方米的中国第一家皮衣博物馆开馆。        (程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网视·乐商 05 用理念打造“中华衣王” 程遥 2010-8-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