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家住大荆镇溪坦村的滕建岳的家人到大荆镇政府领取了47553元医药费。昨天,滕建岳的老父亲告诉记者说:“这几天,建岳又到上海复查手术后恢复情况。真没想到,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医药费也可以报销,这次还报销了近5万元,真是给我们的家雪中送炭。” 原来,滕建岳前年发现心脏不好,去年越发严重,两个月前到上海做了换心手术,医药费花了3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滕家人东挪西借来的,不久前,滕建岳家人拿到了报销款,还了部分债务。 如今,我市91.3%的农民不但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看门诊直接返回医药费,还可以异地就医回当地报销。 看病刷卡享受“门诊报销” 近日,仙溪镇农民章阿婆到仙溪卫生院看病,花了32.1元,按照30%的门诊报销比例,卫生院工作人员当场给章阿婆报销了9.8元。和章阿婆一样,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都可享受门诊医疗报销。而以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只能报销一部分住院医疗费用。 自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治大病有了保障,但看小病得完全自己掏钱。针对这一情况,我市推出门诊医疗费用报销制度,报销标准为门诊总费用的30%。凡农民在定点乡镇卫生院及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就可当场报销。 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 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局获悉,我市今年初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200元,其中山老区农民得到各级政府补助标准140元/人,其他地方农民得到各级政府补助标准120元/人,全市25000余低保户和残疾人全部由政府出资。市内定点医院按50%标准补偿,市外医保定点医院按40%标准补偿,全年住院累计最高金额从去年的3万元增加到5万元,特殊病种再可报7000元。 据介绍,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已经达到83万余人,参合率91.3%,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为6.9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8500万元。 不仅要惠民更要便民 新农合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惠民”,还取决于其是否“便民”。今年,我市推出各种便民服务措施,让新农合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以前到县域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转诊治疗,报销手续仍较为繁琐。为简化报销手续,今年,我市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推广了“即时结算报销”模式——参合农民出院时,由医院先行结算、垫付报销款,保证农民“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异地就诊的医药费,农民只要到所在的乡镇报销即可,且受理周期大大缩短。 (记者 黄小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