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中国默哀
4  
中国默哀
生命至上的理念
随制度化进程渗入国民血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0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命至上的理念
随制度化进程渗入国民血脉
2010-08-16

  昨天,国旗半降,娱乐停止。从舟曲到北京、到乐清,我们一起哀悼舟曲泥石流灾害遇难同胞。这是所有生者为逝者举行的仪式,这是一个国家为不幸的国民举行的仪式。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这是近四个月来的第二次全国哀悼,也是两年多来的第三次,时间都是灾难发生后的第七天,即传统习俗中的“头七”。青山无声,万众静默,我们却仿佛听到了中华前进的脚步声,看到的是为平民的群体性罹难全国哀悼的制度化进程。

  每个生命,无论贫富,无论种族,无论地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全国哀悼,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虽说多难兴邦,那毕竟只是灾难发生之后的一种自我激励;虽然我们希望远离灾难国泰民安,希望这世界从此没有哀悼没有哀悼日,那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灾难已然降临,今后也难以避免。逝者已矣,生者仍将前行,民族仍将前行。以国家的名义表达哀思,对于逝者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告慰,对于生者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激励。

  全国哀悼,这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国家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当灾难来临,这些问题的答案无比清晰、坚定不移——每一位国民和他们的生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保障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国家最重要的使命。汶川地震,全国哀悼;玉树地震,全国哀悼;舟曲泥石流,全国哀悼。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全国哀悼制度化的进程,也就是国家越来越尊重国民生命的进程。

  有灾难,就有哀悼;有大灾难,就有全国哀悼。制度化的全国哀悼,记录着民族的多灾多难,表达着国家对作为个体的国民生命的尊重,见证着国家与国民相拥同在、戮力前行的信念和进程。

  国旗半降,人性和生命的旗帜高扬。随着三次国旗低垂和举国哀悼,生命至上的理念正在渗入国民的血脉,所有逝去或活着的人,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安放尊严的精神家园。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中国默哀 01 生命至上的理念
随制度化进程渗入国民血脉
2010-8-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