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进入了全盛时期。剩女已不再是个人情感问题,而成了全社会的共同话题,近日又有专家学者提议,为给女研究生争取宝贵时间,舒缓婚恋难题,可将现行女孩入学年龄由6周岁提前到5周岁。一年,对剩女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家长、学者、情感专家对此褒贬不一。 家长赞: 早点起步,何乐而不为? 一些家长认为女孩比男孩智力发育早,可入学年龄都一样。小学时女孩一般学习比男孩好,到了初高中男生开始发育,女生的优势一般都在文科,女生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高中和男生拼得一席之地。等考上大学,女生本科毕业一般23岁。如果顺利恋爱结婚,25- 26岁生完孩子,职场竞争力又不如男人。如果一直读到硕士、博士毕业年龄已经是28岁左右,这个时候30岁左右的男人条件一般的一般都结婚了,条件好的又喜欢找年轻漂亮的,导致了大批“剩女”。如果教育部规定女生入学年龄提前,女生到高中可以和比自己大一点的男生竞争,学习也有优势,大学的时候班上的男生比自己大一点,要是发展恋情也容易,而且女人如果本科毕业20岁左右,硕士毕业22岁,博士毕业24岁,正是身体条件最好的时候,还可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也不用匆匆忙忙找对象,社会上也不会有太多“剩女”了。 学者弹: 过早入学,不利身心健康 不少学者认为,“剩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年龄与时间的问题,想通过年龄差解决“剩女”问题,表面看似乎有些合理性,实则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有学者表示,“剩女”的产生有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单纯把入学年龄提前一年,正效果趋近于零,反而可能会产生负效果。 争取时间,并不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学家认为,“可替代政策很多。”据《青年时报》报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称,或许可以在高中或大学环节缩短年限,比如研究生从两年半缩短为两年;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提前修完学分就可提前毕业。还可让有能力的学生跳级。这些都是让学生提前毕业的方法。 情感专家弹:心态更重要 情感专家苏芩也认可年龄对于一个“剩女”很关键,但是比起时间,她认为,心态是“剩女”们的更严重的问题。“不是缺时间谈恋爱,而是心态的错位导致了时间的荒废。”苏芩说。有不少“剩女”,自身的要求与客观世界完全脱节。三十多岁时的择偶条件仍然与风华正茂的二十多岁时一样,没有发现自己已在悄悄“贬值”。而且,更有不好的趋向,就是越来越庞大比例的“准剩女”们(专指25岁左右的剩女)根本不懂谈恋爱。归根结底,这与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大有关系。到了25岁还没有尝试初恋的女孩成为“剩女”的几率更高,因为没有受过情感的挫折与磨砺,她们对未来对象的幻想成分很高。 苏芩建议,“剩女”们要把“三高”变成“三低”,也就是说,在心理上要选择性地抛弃掉一些要求,留几条比较关键的就好。这不是让女孩们更加贴近客观现实。与男士交往时,前期应淡化自己的硬件属性,比如学历、收入、职位等,多突出自己的女性化特征,比如善解人意,会做一手好菜等,而不应在交往初期,就与男士硬对硬比拼成就。 (光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