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乐文
3  4  
清美沉雄是故乡
竺摩法师传记
万岙山头义合墓
浮萍
摇曳的煤油灯
这片土地
怀念费孝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0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怀念费孝通
2010-08-14

  □吴思哲

  费孝通先生生前对我们温州发展十分关心。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三次亲临温州考察,写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章,支持温州的改革和开放。三次考察本人有幸三次见到费老,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并与费老结下了不解之缘。费老虽然故去有年,但他那慈祥的笑容依然历历在目。

  初识费老是1986年初春的一天。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费孝通一行轻车简从,来到我们的接待地点柳市镇工业公司二楼,听取当地领导的汇报。当时我在柳市区公所接待处任职,有幸参与接待。

  77岁的费老一下车,就不顾旅途劳累,马上要求听取介绍。费老的陪同者是这样描述当时情形的:“费老一行在镇政府接待室里听介绍,四周窗子的玻璃残缺不全,冷风丝丝吹进,虽然穿着呢大衣,可鼻涕仍不由自主地淌下来,双脚冻得难受,有些坐不住。”可我见到费老非常兴奋地边听边问,始终乐呵呵的,没有一丝寒意。当时,我坐在门口,陪同费老一起来的周尔流先生(周恩来总理的侄子)问了我一些事,我同他聊了一下柳市的市场形成及现状,周先生听得非常满意。费老一行结束考察准备离开时,周先生向费老介绍我说“这小伙子对柳市很熟悉,很有思想”。费老握住我的手,要我把柳市的发展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寄给他,并吩咐秘书把邮箱地址写给我。就这样,我第一次结识了费老。费老这次回去写下了《小商品大市场》这篇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文章。

  第二次见到费老是1993年11月份,他二顾柳市,我在柳市正泰大楼迎候,费老一行参观了正泰车间,听取了正泰负责人的汇报,他对柳市的发展非常满意。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争论,他说:出现一些问题和争论不奇怪,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只要认真对待,就可以克服。此次考察他写下了《家底实 创新业》这篇文章,鼓励民营经济更上一层楼。

  三见费老是1998年10月中旬,费老三下温州考察。由于行程没有安排到柳市,我给费老的秘书张荣华局长(费老的女婿)打电话,问能不能见一见费老,张秘书一口答应让我过去,当天如愿见到了费老。费老详细地询问了柳市的发展情况及今后的趋势,并指出“要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出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由于费老要休息,道别时费老拿出他自己刚出的书《天涯芳草》,在扉页签下了“送给吴思哲同志——费孝通”几个字,并盖上章送给我,我真是喜出望外,连“谢谢”都忘了说。

  以后由于年龄上的问题,费老就没来温州了,但我每到北京都去拜望他,向他汇报柳市的情况。

  2000年10月份,我接到费老办公室的请柬,邀请我参加费老九十大寿及《费孝通文集》的出版仪式,会议于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前一天有一个座谈会,组委会通知我要在座谈会上发言,而且是全国唯一在会上发言的乡镇代表。我在发言中回顾了费老这些年对柳市的关心和支持,并汇报了柳市的发展情况。想不到会后,很多记者要我的这篇发言稿。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去费老家向他辞别,他还在二楼办公室伏案写作,一个九十高龄的老者还能在经历几天会议的忙碌之后,马上进入写作状态,这怎能不让我们后辈肃然起敬呢!辞别后,我提了不情之请,一是和费老在他的办公室合一个影,因为我知道以后这样的机会不多了,二是想带几套《费孝通文集》回去送人,他一口答应,并问我文集要不要签名,我写了几个名字,他都一一签好,盖上章。想不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费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乐文 05 怀念费孝通 2010-8-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