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乐文
3  4  
清美沉雄是故乡
竺摩法师传记
万岙山头义合墓
浮萍
摇曳的煤油灯
这片土地
怀念费孝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摇曳的煤油灯
2010-08-14

  □李振南

  晚上城里突然停电,我打着小电筒,东翻西找好不容易才从抽屉里找出半截蜡烛用打火机点上,昏黄的烛花闪闪烁烁,幻影幢幢,关于煤油灯的记忆,就在这闪烁的烛光里渐渐地清晰起来。

  从记事开始,煤油灯就陪伴着我走过了二十来年的时光。那个时代,煤油灯是农人们必备的照明工具,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各家各户便点起煤油灯,先是一家人围坐在方桌旁匆忙地吃晚饭,然后各自在煤油灯前进行各类夜间活动。母亲收拾完碗筷后一般会在纺车前坐定,吱吱呀呀地在昏黄的灯光下纺起棉纱,有时会找出一些旧衣服缝缝补补,父亲则在饭桌上算着生产队一天的工分账,两个姐姐也在矮凳上绣起花边,而我和弟弟总是胡乱地翻着连环画。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煤油灯最先是墨水瓶制作的,墨水瓶过去叫蓝水瓶。父亲在外面找来一个蓝水瓶和一块瓶口大小的圆铁皮,在铁皮的中心位置钻一个孔,然后插入一个由薄铁皮卷成的细筒儿,几股棉线一搓做成灯芯,从铁筒里穿过,上面只留出一小截灯芯,下面长长的灯芯堆积在贮放煤油的瓶子里,这盏煤油灯就做成了。当然这种煤油灯只能发出朦胧的光亮,在有风的日子,火苗总是摇曳不定。

  后来在我上小学时,家里有了一盏罩子灯,说是罩子灯,自然要比蓝水瓶做的煤油灯高级、漂亮、复杂,它有一个高脚杯形状的底座,中间铁盖上方有一个旋钮调节灯芯,上端配有一个玻璃灯罩。灯罩以自己的明净铮亮映照着灯火的光芒,使火苗增添了亮度。

  罩子灯的问世,无疑给农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不甚怕风,又明亮,像晚上到猪栏喂猪、上厕所等都可以端着它使用,我每每看到罩子灯,就觉得它像一件艺术品,也钦佩劳动者的智慧。我想,古代没有煤油的时代,肯定是不会有这种灯具的,那时最好的也不过是松脂灯、菜油灯、蜡烛或火炬,人们自然想不出罩子灯的构造。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二姐还发明了一种用罩子灯烫蚊子的方法。乡下蚊子多,落下蚊帐准备睡觉的时候,二姐端着罩子灯,对准停在蚊帐上的蚊子突然一烫,只听“吱”的一声,火苗往上一蹿,蚊子就落在灯罩里面。这时虽然蚊子半死不活,但已没有逃生的本领,只能在高温的烤炙下慢慢地死去。二姐烫蚊子的手法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每次都能烫死许多蚊子。有一次我睡得早,就学着二姐烫蚊子,由于贴近蚊帐烫的时间过长,灯里的火苗就忽地蹿上蚊帐,一下子烧了起来,幸好有母亲和众人的抢险救助,没有引发大火,但苎麻做的蚊帐已被烧了一个大洞,由此,我也就不敢再做这种冒险动作了。

  煤油灯照亮了宁静漆黑的乡村夜晚,点亮了千家万户的心房,也点燃了我的智慧和渴望,它伴我走过一大段人生的历程。我的许多春夏秋冬、欢乐痛苦,就在这煤油灯的光芒里展示着赤橙黄绿的色彩、青蓝红紫的神韵。我心中的渴望,就像它的光芒一样,虽然微小却很执著。尽管它最初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个书本上刚学到的逗号,但在它的照映下,我学会了“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儿歌和句号、冒号、感叹号和问号,它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穷的遐想。

  如今,煤油灯已被岁月尘封了颜色,正式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每当停电的时候,乡村那段点煤油灯的日子,那幽幽的灯火,总在我的记忆深处漂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乐文 05 摇曳的煤油灯 2010-8-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