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乐文
3  4  
清美沉雄是故乡
竺摩法师传记
万岙山头义合墓
浮萍
摇曳的煤油灯
这片土地
怀念费孝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0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清美沉雄是故乡
2010-08-14

  □赵乐强

  孙平兄编“官山专辑”,约我写篇小短文,我却迟迟下不了笔。时序正值端午,远处隐隐传来划龙舟的鼓声,空气中宛然流动着一股淡淡的粽香。回忆儿时湖横的种种印象,一会儿近一会儿远,总是清晰不起来。

  宋时的刘公塘,已完全沉入水底,两只桥墩还露在水面上,似乎还能让人记起些什么。原来这条河里的水是清澈透亮的,有鱼翔浅底,水草招摇。所以当在湘西凤凰古城的沱江上,游人们惊羡沱水的碧绿纯净时,我心中涌起的却是那一泓家乡的清泉。

  论乐清境内的山形地势,多是一种清美,有山,就多了一份沉雄。出雁荡向西,山复岗回,蜿蜒温驯,而穿过峡门到得湖横这一段却是峭壁凌空,立石万仞,给柳川平原平添了一种硬朗、挺拔的气象。湖横的后山西曰官山,东曰马鞭山。刘公谷就在其山下。古时候,这里住过几位名士。从木鱼岩自然村的谷口进去,悬崖夹峙,小溪潺潺。进入谷底,即为传说中的龙潭,我每次来,最喜欢在这里倚石而坐。瀑飞泉涌,分明有那潜龙在渊,卧龙沉吟的气韵。外人或许会说,这无非大小就十来个平方的小水潭而已,此话诚然不错,可是山与人之间相处久了,人的性情中就有了山石的质地,山的形态中似乎也就有了人的某种精神。家山于我的这份温馨和亲切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呀!

  西乡的人多把湖横的“横”字念成“黄”,乡味十足。儿时的湖横是个富庶而又忙碌的地方。湖横人种的菜在县西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湖横豆,小小个子胖乎乎的,一划月牙形的黑线条恰便似咧着傻笑的嘴,挺是可爱。湖横的菜甚至还可以用来骂人,“这人长得像湖横大头菜”,如果还打不住,加上后半句就丑惨了:“被牛踏过一样。”

  湖横多熟人,有些人即使隔了茫茫岁月,印象还是那么鲜明。

  一位是忠余伯,老队长,质朴得就像湖横的泥土一样。一次生产队里吃丰收,筷子未动他却先醉了,一问,原来他拿个酒抽去洗,居然被薰倒了。他有一个大印,木头做的,四四方方,上面有手柄,底板刻着“谷”或“丰”之类字样,里面装着白灰,过去生产队的谷都堆在晒谷坦上,状如小山,须是盖好印才好看管。忠余伯弯着腰,绕着谷堆,很认真地一个个盖过来,比单位文书用印还仔细,高兴时还会边盖边吟:“黄金印,黄金印,一亩能打二千斤。”

  第二位是阿区伯,与我父亲是未出三服的堂兄弟,壮岁时在瓯江上划水脚。那年月,瓯江的风浪也不知吞噬了多少这两头尖尖的青田船和船老大的性命。但阿区伯敦厚的脸上仿佛永远是笑着的,见到你时眯起一只眼,另一只眼眨巴眨巴地逗你乐,忽然从身后变出根用细绳吊着的油条哄你吃。几十年后我才明白,这是只有历经风浪,坦然面对种种困厄,挈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有的豁达和乐观。

  第三位就是我的祖父了,八十多岁,儿孙满堂,人称“单万爷”,但就是不愿放下手中的锄头,舍不得洗去指甲缝里那一点泥巴。他为人宽厚,很少动气。在秧田里,蚂蟥很凶,一叮就是一肚子血,祖父用手往下一捋,若无其事把吃饱了的或吃半饱的全都捋到水里,不会像别人一样一条条扔到盐罐里将其呛死。他说,人有人路,蚂蟥也应该有蚂蟥的道。

  在湖横过去的那个岁月里,我的上辈、上上辈的生活是清贫的、简单的,但也应该是比较纯粹的。我常想,人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像一只鸟儿,都会去寻找自己可以歇脚的枝头,不论你腰缠万贯还是身无分文。

  正月期间,余波他们请我去看了新近完工的一个亭子,在官山脚下,西龙祠的入口处,十八条朱红立柱,说是亭其实又像一个廊。他们请我为其取名,我说就叫“默守亭”吧,并为其写了一幅对子,叫“山开两翼,默守一方”。《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湖横人奉祀刘公刘默的香火千年不绝,刘公谷、刘公塘,包括西龙祠本来也叫刘公祠的,都是为了对他的纪念,刘默已羽化为湖横人心中的一种不灭的精神情怀,这也是故乡清美沉雄的人文注释。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乐文 05 清美沉雄是故乡 2010-8-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