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霄 蔡页璐
日前,市劳动保障、安监、公安、国土、工商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为期10天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全市范围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的企业以及发生劳动纠纷的企业,特别是乡村小砖窑厂、小矿山、小作坊等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
在专项行动中,有关部门对企业主进行了宣传教育,并对劳动关系不健全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
专项行动是一时治标之举,非法用工现象凸显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薄弱环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仍然需要警钟长鸣、多措并举。
现象一:在北白象一采石场,企业的安全生产会议、危险性较大设备安全管理等台账都清清楚楚,却没有工人的考勤表、工资表等。据了解,该采石场有十多个工人,均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平时上班也没有考勤登记。至于工资发放情况,会计人员表示,工人平时都是三百、五百预支的,年终时才一次性结清。
现象二:“小企业留人难,招工进工也难,我们只好想一些土办法。”翁垟一采石场主诉苦道,有的工人在他们那里学会了技术,但工资高些的企业来招人,就毫不犹豫地跳槽。还有个工人,把采石场的汽油藏到寝室,半夜里偷偷地运出去卖了。于是,该企业让每个工人都缴纳500元押金。
现象三:在湖雾镇的一家民用砖窑里,几位浑身泥灰的工人在几十平方米的窑洞内搬砖,作业现场尘土飞扬,高温像火炉一样炙烤着,没有任何降暑设施,工人也没有任何防护用品。据了解,工人们没有进行过任何职业健康检查。
意识淡薄 “病灶”多多
目前,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促使企业主更重视规范劳动关系,劳动用工更趋向规范化。但在一些小工厂、小作坊等,企业主和员工法律知识相当欠缺,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企业主存在一种“我给钱,你来打工”,没必要签劳动合同的心态,用工的随意性很强;职工则是“我打工,你给钱”的想法,大荆镇一制砖厂的工人说:“签劳动合同有什么用,还不如加点工资。”有的工人则怕签了劳动合同,限制了自主权,不能随意跳槽。
也有的企业被利益所驱动,存在违法用工现象。比如,为了省钱,不少企业不做职业健康检查,员工工作条件差,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也有部分小作坊、小砖窑等,没登记、没审批,相关部门难以监管,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更无从谈起。
今年,我市企业出现“用工荒”,这使超时加班的现象较严重。据一些企业主反映,小企业招工困难,只能让工人加班加点赶订单。不少企业单位的劳动者加班时间远远超出了法定时间。为了缓解用工难问题,个别企业使用童工现象也时有发生。
非法用工终尝苦果
规范劳动用工,不仅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用工单位也同样得到法律的保护。非法用工,则为劳动争议纠纷埋下了隐患。
有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他曾有过这样一个教训:有一位略懂劳动法知识的外来务工人员,刚进入企业时,借故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是员工不要求签订合同,当时他就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最后该员工以此要求索赔两倍的工资。
近日,市人民法院审判了一起使用童工的案例。
去年1月,小周通过亲友介绍,进入一电器配件厂从事台钻工作。该厂老板在没有查看小周任何证件的情况下,招用了当时年仅15岁的小周,并且也未与小周签订劳动合同。
在工作期间,小周在操作切割机时,不慎右手拇指割伤。医院诊断小周为左拇指末节离断伤。经鉴定,劳动力丧失程度为七级。小周家人与该厂负责人协商解决赔偿问题,但遭到对方拒绝。该厂负责人表示,已为小周支付了医疗费,他不会再付给小周任何的赔偿费。
于是,小周的家人将该厂告上法庭。最终,该电器配件厂支付给小周63000元的赔偿费。
小周虽然胜诉,但小小年纪就手指伤残,给他一辈子造成了 无法弥补的伤痛;而该厂老板对自己没有验证身份而导致违法用工后悔不迭。
出亮剑维护民工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劳动力市场日渐庞大,规范劳务市场,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要求凸显。
“近年来,市里每年定期开展春雨、春雷、春苗、春暖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负责人介绍。每逢年底,民工欠薪投诉的案件数大量增加,而“春雨行动”就是帮助解决拖欠外来民工工资问题。去年年底,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296家,涉及建筑业、制造业、餐饮等用工密集型行业,查处拖欠职工工资案件72起,责令企业支付拖欠的工资总额达57万元,为众多急需工资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联合检查工作,边检查、边整改。同时,加大劳动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先宣传,后检查”的执法方式,培养用工单位自查自纠的意识,促进维护用人单位和广大民工双方合法权益。
依法用工企业让人信赖
从今年我市各类招聘信息来看,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用工的意识正在大幅提升。在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上,“福利待遇”一栏上明确标有:依法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而以往使用频率很高的“工资面议”等表达模糊的字眼则被“月薪××”、“底薪××加提成”等合法、明确的表达方式取代。这说明我市用人单位学法守法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采访中,许多务工人员表示,衡量工作环境的好坏,主要看企业用工是否规范,各项保障有无着落,如果都具备了,工作起来才有踏实感。
和谐的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精益集团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新招聘录用的职工,他们在1个月内就会签订劳动合同,还会定期向职工宣传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正当权利和维权途径。职工们可以通过企业工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和谐劳动关系。
省执法检查组曾说过一句话,企业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劳资关系和谐才能促进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