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双 7月31日,本报一版报道了柳市西西村一老人遗嘱俭治丧,灵堂上没有一个花圈;8月7日,本报又报道柳市上峰村一老人立遗嘱简办丧事。8月4日,本报第六版报道了虹桥镇殡改与绩效挂钩。 和谐社会越来越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简的新风。两位老人敢于向陋俗发出挑战,而她们的家人敢于尊重逝者的遗愿,他们不但值得我们尊重,更值得每个人学习。而虹桥镇将殡改与绩效挂钩体现了政府的决心,也体现了人们潜在的想法。 设置灵堂悼念死者,本该怀着一种悼念逝者的心态,先到遗像前上炷香,鞠个躬,这是基本礼仪。然而如今,有些人却并不是真去悼念死者的,而是送完人情后,便直奔麻将桌,开始赌博。赌博本是违法的事情,但在灵堂里,似乎被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守灵者与悼念者大赌特赌。事实上,很多逝者家属并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然而风俗已成,也无可奈何。一些送殡车队绕道环行,往往在早上上学、上班的交通高峰期出行,且一路燃放鞭炮、鼓号奏乐、抛撒纸钱。缓慢的行进速度,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 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讲究“生养死葬”,并将它视为“孝”的标准,似乎丧事办到什么“档次”,成了直接判断儿女是否孝顺的标尺,而以钱论“孝”成了许多人办丧事的标准。其次,人们的“从众”心理严重,似乎丧事场面越热闹,越能让丧户“轧台型”。 其实,厚葬之风愈来愈烈的结果是对死者没有了应有的尊重,对生者也是一种煎熬。很多老人生前更愿意孩子能“常回家看看”,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亲情,而不是借丧事“风光”。 愿更多人懂得厚养薄葬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更好地推动社会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