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有一款茶叶的名字叫作不知春,别的茶全采光了,春天早过,它才慢悠悠地登场。与这些迟熟植物“一晴方觉夏深”不同的是,鼠曲草在山寒水瘦中最先惊醒,立春刚过,率先冒芽,而且很快占领了冬闲着的许多田地。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蛰伏,全村老少的感统被鼠曲草一下子触发,欢呼雀跃溢于言表。大家放开手脚赶集一般去采撷,这时,春天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鼠曲草,乐清人叫绵菜、清明草。鼠曲草榨汁后,和上糯米粉,馅料加入核桃、芝麻、红糖等,下垫柚叶,蒸熟即食,软糯香醇,清香萦绕。中国人喜欢将美食与重大的事件和人物挂上关系,比如屈原与粽子。清明馃作为寒食,自然成了一个节气的载体。食物与时节、草木的对应,烙在每个人身上,成了不一样的习惯。日子一久,便与乡野、往事和故土粘在一块。很多人写过鼠曲草,其中写得最多的是记忆中不能割舍的血脉和浓浓的乡愁。

  早春时节,新鲜的食材应该不只是鼠曲草。冬笋、荠菜、菜苔,也很鲜美,那为什么大家只对鼠曲草情有独钟?其实这涉及一个感觉通路的问题。清明馃的取材,香气丰富(有柚叶的芸香、鼠曲草的清香、核桃芝麻的果香等),颜色鲜丽(青绿色不多见),味道浓郁(糯、甜),体验强(小孩子一般积极参与制作),很容易从嗅觉、视觉、味觉上获得感觉统合而记忆深刻。这些记忆,时间再久也抹不去,它会沿着你的生活路径,一路跌撞中无声无息地围绕着,一不小心见景见物触情,尖锐的刺痛。清明馃作为最好的食育教材,给乡村孩子上了一堂最好的春天的一课。

  鼠曲草是低调的。它生长在泥土的低处,田坎下、小溪边、荒野里,自觉地远离庄稼,远离村庄,生长周期很短,很早开花,花开了,便在田畴的舞台上退场,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这一点很像一生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木讷少言,不擅辞令,只知双手用力在土地里寻找粮食和明天。浑身没有一丝乡村主角的光辉,最后最多成了别人“乡关何处”中的一处,如同鼠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