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中捕捉幸福 乐清90后女孩尔煜用画笔治愈大小孩心灵 2025年09月12日  

  签售现场。

  新作《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

  日常记录。

  在签售会上分享初中时期的火柴人日记。

  日常记录。

  在日复一日中捕捉幸福

  乐清90后女孩尔煜用画笔治愈大小孩心灵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我有时好,有时不好。和天气一样,符合自然规律。”在漫画家尔煜(笔名“港薯片”)的新书《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中,第265页的日记这样写道。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接纳不完美,与自我和解。

  尔煜是一位乐清90后女孩,三年前曾以漫画作品《不坚强,也很好》走进读者视野,用口袋书讲述职场新人的故事。今年8月,她推出第二部作品《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将视角从外部职场转向内心世界,记录下主角麦麦从焦虑拧巴到坦然舒展的心理蜕变历程。

  创作视角的温暖转型

  与第一部作品《不坚强,也很好》不同,《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是一部日记体漫画作品,记录了一年366天主角“麦麦”的心情和生活。如果说前者是职场新人群像,通过蛋花、牙牙、死神等角色展现职场生态,那么新作则是主角“麦麦”的主观记录,更加深入而真切。

  对尔煜来说,《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的创作源于成年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负面情绪。“生活里有太多负面信息和消极情绪,感觉整个人被阴霾笼罩着。”尔煜坦言,如果不清理掉这些“垃圾”,就没有办法让阳光照进来,所以画日记成为她选择与坏情绪对抗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两部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对爱的肯定却是相通的。从职场小白的心路历程到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成长”这个永恒的主题。

  虽然《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创作周期约一年多,但尔煜的漫画日记从2022年就开始记录了。“之所以选择用日记体的形式,是因为我从小就会学着记录心情。”尔煜说,20年前的自己还不会画画,当时妈妈给了她一本日记本,让她尝试着将每天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在2005年的日记本里,尔煜记录着在饭桌上答不出父母出的数学题而难过的心情。而她的第一篇“画”日记出现在初中时期,当时沉重的课业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日记本上崩溃痛苦喊着“真的太累了”的火柴人就是小小的自己。

  “我发现身边所有人都希望我们长大,每个成长阶段都会听到别人要求快点长大的声音。即使你还是个小孩,但也要学会快点长大。”尔煜说,然而,没有一个小孩能在一夜之间长大,迫切也带来了一些痛苦。“我想到,小时候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去倾诉和表达情绪,那么长大后也可以用这种熟悉的方式去进行漫画日常记录。”尔煜说,而这次的主角叫做麦麦,代表着和她一样想要长大、但不知道怎样长大的、有点着急的大小孩们。

  画出来的自我疗愈

  主角麦麦的名字,其实源于乐清方言中对小孩的称呼。“我不希望角色名字直白表示她是个‘小孩’,而乐清话里的‘麦麦’听起来很温暖,也没那么直接。”尔煜解释道。这个看似简单的称呼包含了深厚的情感,对大学毕业后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她而言,麦麦是对故乡童年的一种思念。“网上很多读者是拿到书,看到解释后才知道麦麦是指我们乐清的小孩,这种亲切感只有我们这些从小被人称呼过‘麦’的小孩子才能感受到。”尔煜说。

  高中时期,还是麦麦的尔煜开始接触美术专业,日复一日反复的作画训练枯燥而机械。直到大学的素描课上,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她新的思路。“我们日常课程就是做重复性的练习,一次课上老师提到,绘画要有自己的思想。”尔煜说,也是从那时候她开始尝试用漫画表达自己。在毕业之后,漫画是尔煜在工作之余的坚持和爱好,也是宣泄感情的一种途径。她每天都会在公众号上更新一幅漫画,正因为热爱,所以愿意花时间来记录身边的事情。

  在新作《今天也会重复幸福的》中,在一页页日记中可以发现,麦麦原先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社交焦虑的状态,常常因为他人的评价和眼光开始内耗。直到这种emo的情绪影响从身边朋友折射回来,麦麦的状态逐渐开始发生好的变化。

  在4月20日的日记里,尔煜笔下的麦麦穿着围裙、手持鸡毛掸子,一旁画着刚换新的床铺,她写道:只是换了新的床单和被套,怎么心情就这么好!而7月23日的日记,尔煜记录了她和朋友一起的一餐:“小杨带我去吃鲷鱼饭,把生鸡蛋和鲷鱼片搅拌搅拌,然后倒在米饭上,味道真不错。但我觉得美味的感觉来自酱油,黄油加酱油混合米饭也很香呀!”每一次翻阅都让人回想起现实的场景,真实而富有画面感。

  “我希望在日记里留下的都是开心快乐的心情。”尔煜表示,记录幸福是她的习惯使然,随着自我成长,偶尔的坏天气带来的不一定是坏情绪。有一个阴天,外出的尔煜坐在车上望着窗外风吹树叶摇摆,便留下了一则日记——今天是阴天,天气好像决定了我的心情。郁闷的时候看见了风中摇摆的树叶,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一片树叶,天气只是很小一部分,有风也可以起舞。

  压力中开出艺术之花

  在新书创作过程中,对尔煜最大的挑战是手写字体带来的错别字问题。“画日记里的字体都是我手写的,容易出现错别字或文字不规范的情况。”尔煜坦言,当时编辑花了大量时间纠正错别字,也改了好几版,甚至出现“印好了才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有一段时间,我不敢去看它,害怕又翻出一个错别字。”尔煜说,幸好经过反复的校对和修正,结果是好的。

  谈及创作中最享受的部分,尔煜表示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整个过程都让她觉得挺有压力的,一旦遇到瓶颈或者压力爆棚的时候,她就会跑去和自己的猫一起躺着。“每次我躺过去,它们就开始打呼噜,听到呼噜声,脑子里就什么也不想了,很放松!”尔煜说。熬过了压力最大的阶段,如今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作品完成后的读者反馈。“在网上和线下签售会看到大家的反应,我才开心起来。能通过作品鼓舞到别人,自己创作起来也更有动力。”

  回顾尔煜的创作历程,从2016年3月14日诞生的“蛋花”到如今的“麦麦”,折射出了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轨迹。蛋花是一个“脑袋受到磕碰,伤口处长出三瓣花的蛋”,虽然脆弱易碎,但破了还会开花,这个形象曾经引起无数职场新人的共鸣。而麦麦则代表了另一个成长阶段——开始面对自我认同、人际关系和心理成长的年轻人。

  尔煜表示,她欣赏麦兜的故事。“它有点现实悲伤,看的人流眼泪,可看完又会觉得自己被爱了。”这也是她对未来艺术生涯的期待,做出有属于这个年代记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充满爱的作品。

  从枯燥的绘画练习到充满情感的创作,尔煜用她的画笔记录下这个时代年轻人内心的细微波动,用最柔软的方式给予读者最坚实的力量。正如她所说:“记录,让每一天的记忆得以保留。”而她笔下的麦麦,已经成为许多都市大小孩的精神伴侣,教会他们对自己说:“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