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女俩在中国北极黄河站合影。

北极风光。
受访者供图

和妈妈看球赛。

相机拍摄到的北极熊。
走过“地球最南”,这对母女又到了“地球最北”每一步都是最亲的陪伴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要坐船去北极啦,期待能看到熊崽!”今年暑假,乐清“80后”徐佩佩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她和65岁的妈妈连虹钢飞抵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从这里登上一艘迷你邮轮,驶向北极……
这是一场计划了半年的极地之旅。2024年12月13日,“带上妈妈去南极”的极地之行经过乐清市融媒体中心《“长大了,我带你去看世界”走遍七大洲,妈妈是最好的旅游“搭子”》报道后,令不少网友们羡慕不已。还记得那时,在南极看到漫天彻地的蓝冰和摇摇晃晃的企鹅,徐佩佩说:“下一站,我们去北极吧。”连虹钢笑着答应:“好,一言为定。”
没想到,她们的心愿这么快就实现了。
“长大了,我带您去看世界”
徐佩佩和妈妈连虹钢,是一对默契十足的“母女旅行搭档”。
妈妈65岁,精神头十足,是乐清老年大学的“潮人学生”;女儿留学归国,热爱旅行,更爱带着妈妈一起出发。从2014年起,她们一起走出国门,牵手走过40多个国家,走遍世界七大洲。
去年母女俩南极之行后,徐佩佩就曾向记者说了下一个旅行目标:“明年带妈妈去地球最北!”没想到,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今年春节过后,她通过之前订南极船票的中介,一直在关注7月出发的北极航线。“他们有经验,服务也好,我们很放心。”
“极地旅行最好提前大半年订票,尤其是七八月的船班,很紧俏。”当得知自己顺利抢到了7月出发的北极航线船票后,徐佩佩发现“妈妈比我还兴奋,早早就开始整理行李。”
和往常旅行一样,她们依旧轻装简行,只带一个行李箱,穿的是家里闲置的旧衣服。“穿完就扔,返程时箱子越来越轻。”当朋友们得知徐佩佩又要向地球极点出发后,更是羡慕不已。“已经有人向我预约,在北极打卡的照片一定要将她们P上去。”徐佩佩笑着说。
回望去年采访时,徐佩佩那句对母亲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小时候,是您带我看世界;长大了,我带您去看世界。”这些年来,她正一步步将这句承诺,化作跨越山海的实际行动。
“这里人比熊少!”
母女俩7月从国内飞往荷兰,再转机挪威,最终抵达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这座被称为“人类最北定居点”的小城已在北极圈内,他们正式开启北极之旅。徐佩佩在朋友圈写道:“神奇的地方,和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一样人烟稀少,区别是企鹅变成了北极熊,而且这里荒凉很多,据说人比熊少!”
想要离极点越来越近,还要乘船出发,她们乘坐的是一艘小型邮轮。船上没有WiFi,也没有信号,更没有大型邮轮配备的娱乐设施。徐佩佩特意带了一本《万历十五年》,妈妈则带了本养生书。“强制断网,反而更专注当下。”没有手机的干扰,母女俩聊天、看书、看海,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慢时光。“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放松,其实挺好的,我们反倒有着说不完的话。”徐佩佩笑着说。
刚步入北极圈,徐佩佩感受到,北极没有南极那样纯粹冰封的视觉冲击,却多了一种“人间痕迹”。北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冷,夏季气温常在零度以上,但风景和南极截然不同,南极是纯粹的冰白世界,而北极却是一片荒凉的陆地岛屿,偶尔还能见到植被。
北极之行,比想象中匆忙,每天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观光活动。乘坐冲锋舟,她们登上几个岛屿,还看到早期矿工留下的铁轨、矿车,甚至还有20世纪初人居住的木屋遗迹。“一百年前,这里的人能在这么荒凉的地方采矿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徐佩佩感慨。
最让母女俩惊喜的是,她们还偶遇“远亲”,来到了中国北极黄河站。“远远就看到两个石狮子,特别亲切!”徐佩佩说。尽管周末站内没有对公众开放,但能在北极看到祖国的科考站,两人都忍不住激动地合影。
当然,北极真正的“主人”是北极熊。好几次,船上广播突然响起:“右前方有北极熊!”所有人立刻冲上甲板,举起望远镜眺望。“我们看到好几次北极熊,无一例外都是大熊带小熊,虽然离得远,但在望远镜里看得特别清楚,它们毛色偏黄,体型巨大,特别神奇。”
徐佩佩说,妈妈每次都看得特别认真,“那是真正的野性之美。”有时候,两人还打趣道:“跟我们一样,也是母女搭档!”
“北极之行不像南极那么令人震撼,但有着一种独特的世外桃源般的感受。”徐佩佩感叹,不知不觉中,船已抵达北纬80度的Moffen岛,是这趟旅程能到的最北位置,整船游客集体欢呼,共饮香槟庆祝。南极和北极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12742公里,这对母女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世界的两个尽头,这种奇特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33天横跨九国
北极行程结束后,她们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继续在欧洲旅行33天,一路走了挪威、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奥地利、德国、匈牙利9个国家。
这不是打卡式的旅游,而是真正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她们尽可能不选酒店,多数预订公寓,还随身携带简易锅具,每天自己去超市买菜、做中餐。“我妈吃素多,国外餐厅肉多蔬菜少,自己做饭更合我们的胃口。”徐佩佩说,母女俩一起搭档烧菜洗碗,这是她们旅行的独有方式。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徐佩佩发朋友圈说:“年少不知斯京美,现在再来溜达,觉得斯京处处都很美,舒适宜人……除了贵,没毛病。”原来,十几年前她曾来到瑞典,“在欧洲一心只想去巴黎、罗马,对北欧根本没感觉”。如今故地重游,反而更能欣赏这种安静、松弛的美。
在波罗的海三件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她们在不同风格的教堂前感受当地文化;在德国慕尼黑,她带妈妈看了人生第一场现场足球赛“拜仁慕尼黑对阵热刺”,每当错失一次进球机会,她们还会用乐清方言感叹“囊扣惜阿(太可惜了)”;在奥地利和波兰,她们还会品尝当地的啤酒;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她们临时起意去国家歌剧院听了一场匈牙利语歌剧……
“欧洲很多小城市特别舒服,人少、安静、绿化好,走在路上那种松弛感,是国内很少能体验到的。”徐佩佩说。妈妈也特别喜欢这种节奏,每天散步、逛公园、买菜做饭,就像在当地生活一样。
“还要一起去更多地方”
带妈妈旅行,是一场双向陪伴的浪漫。被问到“带妈妈走了这么多地方,累不累?”徐佩佩笑道:“一点都不累,我们更了解彼此,生活节奏特别契合。”
妈妈连虹钢也不是那种“扫兴型家长”,更像是人生中难得的挚友。她开朗、喜欢尝试新事物,面对女儿的各种安排都不排斥。尽管已经65岁,她依然每天精神饱满,甚至比女儿还能走。“我们在欧洲经常一天徒步两三个小时,她从来不说累。”徐佩佩说。
这种旅行的默契,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间,她们一起经历过黎巴嫩的战火、埃及的风沙、南北极的浪漫……每一次旅行,都让她们更信任彼此。徐佩佩还向大家建议:“不妨哪一天跟我一样,带着父母开启一段旅行,肯定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
“旅行最考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很庆幸,最好的‘旅游搭子’是我的妈妈。”结束暑期旅程回国后,妈妈只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忍不住见好友,谈谈这趟旅行的见闻。徐佩佩也开始忙着新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出了一趟远门,但感觉我们的生活毫无变化,只是内心期待着下一次出游。”
对于下一次旅行,她们早已有了计划。“可能会去非洲肯尼亚看野生动物,或者去高加索地区,比如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现在免签,很方便。”徐佩佩说,“妈妈也答应了,说我去哪,她就去哪!”
徐佩佩和妈妈连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