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今日璀璨绽放 抢先看!乐清非遗巡游五大方阵全剧透 2025年05月01日  

  乐清首饰龙(资料图)。

  乐清龙档(资料图)。郑剑佩 摄

  蓝夹缬服饰红灯笼组合。曾盼 摄

  舞鱼灯。曾盼 摄

  细纹刻纸模舞。曾盼 摄

  “五朵金花”今日璀璨绽放

  抢先看!乐清非遗巡游五大方阵全剧透

  5月1日14时,备受关注的“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活动将震撼来袭!此次非遗巡游“全新升级”,规模之大、内容之盛、形式之新更胜去年。

  此次非遗巡游队伍将从市区晨沐广场出发,沿着旭阳路、伯乐东路、晨曦路,终点在乐清大剧院广场,全长2.7公里。巡游共设五大方阵,以乐清首饰龙、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这五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堪称“五朵金花”璀璨绽放,同时将翁垟鱼灯舞、蒲岐老鼠嫁囡等乐清众多非遗项目巧妙融入。

  各大方阵会有什么惊喜呢?乐清融媒体中心记者提前探营,揭秘各方阵隐藏惊喜。

  匠艺市集“闹”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

  除了乐清非遗巡游活动,5月1日至5日,乐清市大剧院广场将化身为一座“非遗奇境”,“五一”非遗巡游匠艺市集以“匠心筑城·非遗织梦”——致敬乐清劳模与千年匠艺为主题,打造沉浸式劳模展示与工匠文化体验空间。本次活动融合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国潮元素,通过巡游、市集、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乐清千年匠艺的活态传承,致敬劳动者精神。

  本次活动中,传统非遗项目与现代设计碰撞出全新火花,展现非遗的年轻活力。现场还设三大沉浸式体验区,传承人将带领参与者体验乐清剪纸、蓝夹缬技艺、瓯窑烧制技艺等,在还原复古工匠场景的“时光工坊”里,市民更可穿戴劳动帽、手持工具拍照打卡,沉浸式感受匠人日常。

  乐清地道非遗美食齐聚现场,芙蓉麦饼、番薯黄夹、灯盏糕、高阳馄饨等经典风味唤醒舌尖记忆。30余个非遗摊位集中展示乐清黄杨木雕、珐琅珀金画、乐清石雕等传统技艺,更有传承人现场演绎精湛工艺。匠心好物区则汇聚非遗文创、工匠工具模型及劳模联名农产品,满足大家收藏与馈赠的需求。

  活动特别设置“匠心长廊”,通过摄影作品与匠人格言展现乐清劳模的平凡与不凡。互动转盘游戏“你是怎样的劳动者”,邀请市民解锁专属匠人标签,完成非遗体验或游戏任务,还可收集“工匠能量碎片”,集满5枚,即可兑换非遗文创礼品。旋转故事架通过立体展架与实物陈列,呈现乐清工匠从历史到创新的发展脉络,小型舞台则轮番上演非遗技艺表演,分享劳模故事。

  5月1日至5日(每天10时-20时),让我们一起欢聚乐清大剧院广场,触摸千年匠心,留下非遗记忆。

  第一方阵

  乐清首饰龙“动”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琴微

  鼓声喧天,来自石帆街道、身着穆桂英挂帅戏服的女子们将英姿飒爽地在第一方阵齐敲中国鼓,热热闹闹地拉开“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五一’乐清非遗巡游”的序幕。

  令人振奋的是,4月17日刚结束在中国非遗馆的展览回到乐清的明星“乐清首饰龙”5月1日将亮相第一方阵,作为乐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一个出场。

  据了解,乐清首饰龙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首饰龙起源于明朝末年,已有400多年历史,蕴涵着人们的美好祝愿,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技法一体,美轮美奂。

  林顺奎是乐清首饰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当天,他将带着11名队员一起出现在巡游队伍。他告诉记者,这条首饰龙去年5月1日也曾在“乐来乐好”乐清市非遗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上打头阵,引得万众瞩目。它按传统工艺制作,首饰龙里暗藏上百个齿轮,摇动手柄,4层亭台楼阁里的300多个人物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当天,它将被放在板车上拉着前行。

  在第一方阵,还可以观赏到龙舟桨板舞,18名来自乐清市体校的学生用桨板作为道具,展现龙舟竞渡的生动场景,充满激情,活力四射。

  此外,芙蓉鱼灯舞、狮王争霸等精彩的节目也将在第一方阵一一呈现,同样令人期待。

  第二方阵

  乐清龙档“游”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梦梦

  乐清龙档也称“板凳龙”,这一民间灯彩游艺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柳市沪屿村的领队张新曼介绍,此次在第二方阵参与表演的乐清龙档就来自沪屿村,它金碧辉煌,有35米长,有100多个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场景、700多个人物、24个亭台楼阁,通常在每年正月初十上灯至十七夜落灯,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档出游时,锣鼓喧天,气势雄伟。

  因为此次巡游路程比较长,龙档也比较重,他们于是采用轮子推结合背上扛的方式,将龙档呈现在观众面前。

  为丰富表演元素,现场还有龙档花车越剧、龙档花车汉服、龙档人物COS等精彩节目。

  据悉,乐清龙档匠心独运,技艺代代相传,黄德清、黄北父子都是乐清龙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过去的岁月里,这对父子携手打造了包括灯彩龙档、首饰龙档、黄杨木雕龙档以及迷你龙档在内的近30条龙档。其中,令他们引以为豪的是2004年共同制作的贴金描彩龙档,长达35米,耗费1000余个工时。它不仅亮相于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更在2006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还远渡重洋,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

  乐清目前有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中的代表也将乘坐非遗传承人花车在第二方阵集体亮相。

  畲族迎客竹排舞、舞蹈《山哈娃娃》等充满民族风情的节目也在此方阵上演,精彩不容错过。

  第三方阵

  乐清细纹刻纸“撑”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梦梦

  此次乐清非遗巡游,乐清细纹刻纸将以“伞”的独特演绎方式出场,令人过目难忘。演出者将以模舞的创新形式来展现乐清细纹刻纸的独特魅力。

  乐清细纹刻纸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图案细如发丝。2006年6月,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余华和卢发良是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为乐清细纹刻纸的传承与传播积极贡献力量。

  与乐清细纹刻纸同在第三方阵的还有乐清滚龙、乐清大闹、翁垟鱼灯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5年3月,乐清滚龙被列入第十二批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滚龙流传在乐清市各个乡镇(街道),表演花式多样,此次非遗巡游,市民能看到九龙翻滚的精彩表演。

  乐清大闹与当地的节庆民俗活动紧密相关,地方上一有闹花灯、踩高跷等活动,大多以大闹在前开道,吹吹打打,气氛一下子高涨,显得特别热闹。

  翁垟鱼灯舞此次有成人鱼灯表演和小学生小鱼灯队表演交相辉映,很好地展现了非遗传承。此外,劳模代表也将在这个方阵坐花车参与巡游。

  第四方阵

  乐清黄杨木雕“活”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静止的乐清黄杨木雕若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在此次乐清非遗巡游活动中,乐清黄杨木雕将在第四方阵带来惊喜。

  在巡游队伍的第四方阵,除了花车展示木雕作品之外,最让人期待的是表演节目《黄杨木雕行为艺术》,由4名舞蹈演员“装扮”,以黄杨木雕造型和舞蹈动作的改变,展示黄杨木在不同的雕刻技艺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黄杨木雕行为艺术表演,就是让木雕动起来,让乐清黄杨木雕‘活’起来。”此次活动总导演吴韦瑶介绍,届时该方阵还有黄杨木雕传承小工匠的表演以及木雕模特秀,通过动静结合,让木雕艺术作品不再是静止的物件,而是充满生命力的。

  据悉,乐清黄杨木雕以黄杨木为材料,以精细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杨木雕属于小型圆雕艺术,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泽光亮,雕刻以后,随着年代久远其色渐渐变深,愈显古朴端庄。

  乐清黄杨木雕涌现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笃纯、虞金顺、高公博等,乐清黄杨木雕在发展创新中彰显艺术活力,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致敬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花车也将在第四方阵亮相。

  第五方阵

  蓝夹缬“秀”起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以蓝靛染色、雕版夹印为特色的蓝夹缬被众人所知,此次巡游,蓝夹缬将做成服饰进行服装秀表演,展现蓝夹缬的细致工艺和精致花纹。

  蓝夹缬是中国传统雕版防染印花技艺,起源于唐宋时期,与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并称古代三大印染工艺,核心特点是使用特制雕花木版夹住织物,通过浸染天然靛蓝形成图案呈现蓝白分明的对称纹样。乐清作为蓝夹缬的主要传承地,保留了完整的雕版、制靛、印染工艺体系,乐清蓝夹缬也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巡游第五方阵中,节目《蓝夹缬技艺舞蹈》以非遗活化新形式,以乐清蓝夹缬传统工艺为灵感来源,通过现代舞蹈语言演绎“雕版-浸染-成纹”的工艺全过程,实现非遗技艺的跨艺术门类传播。

  而《蓝夹缬服饰红灯笼组合》表演主要展现蓝夹缬服饰的特点,在古代和影视作品中,蓝夹缬的元素一般出现在文人墨客或武侠剑客的身上,通过组合表演的场景展示,让蓝白相融的非遗标识让人近距离感受艺术的美。

  “在第五方阵,我们还设计了《石斛姑娘》群舞、流行说唱非遗撞歌等表演形式,在展示非遗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创新加入了潮流元素,让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第五方阵执行导演林瑜皓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届时老鼠嫁囡、神龙压阵等万众期待的非遗表演也会在此方阵展现。

  平时难得一见的踩高跷、变脸等表演将在南虹广场定点展示,机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