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劲繁茂的古树,除了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态景观,所隐藏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其为世人所重的一大原因
「乐清观察」
■张丽萍
去年,我市开展保护古树名木行动,制定一树一策,对存在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现象的60株古树实施复壮措施,针对性改善其生存环境,有效提升了古树名木的生长态势。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截至目前,我市有古树名木370株,古树群1个,古树名木公园5个。(3月13日《乐清日报》)
对古树名木实施科学规范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需要,而随着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开始施行,古树名木将在国家法规层面获得更大保障。其实从远古起,古树名木就受到人类保护,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古树崇拜习俗,在我国的《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神话典籍中,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要么是神仙的居所,要么是天地的通道,都是神秘和神圣的存在,被先民顶礼膜拜。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看到这种古树崇拜的遗风,比如在古树的枝干上悬挂红布条、将古树称作“神树”、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有定期对村中的古树举行祭礼仪式的传统等。在更多地方,虽然没有特别的崇拜行为,但人们普遍都对附近的古树怀着尊重和亲近的情感,珍视呵护有加。最典型的,我们去山村游玩,如果村里有古树,总会有村民主动带我们去看,其间洋溢的自豪之情,如同向客人介绍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其实也是古树崇拜的一种余风。古树崇拜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于古树而言,也是一种最有力的保护。
树木是人类的天然好友,苍劲繁茂的古树,除了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态景观,所隐藏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其为世人所重的一大原因。我市北白象某村有棵古榕树,9年前挂的牌子上标明其树龄为110岁,村中一位八旬老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他从小就听长辈说,该树是最早移民至此建村的先祖栽的,村子已有300来年历史,这棵树怎么只有这岁数?为此他多次向相关人员反映,不久前又通过在杭州工作的亲戚请到省林业局的专家来测量,最后测定树龄为280岁,他十分高兴。在他看来,这不是简单地搞清楚一棵树的年龄,而是由此证明了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关于村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意义非凡。
每一棵古树都是社会变迁和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保护古树,除了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挖掘它们的人文底蕴、传说故事,让它们身上的时光记忆鲜活起来,也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古树和所在之地常常是融为一体的,有的更已成了地标,让古树的人文价值充分展现,既是为所在区域增添风采,丰富史料,反过来也有利于对古树的保护。
(作者为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