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新
显眼包
显眼包是个网络流行词。“显眼”,指明显而容易被看到,因而引人注目;“包”一作名词,装东西的袋;一作动词,把东西裹起来。但在此非袋非裹,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是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或事。“显眼包”一般指人,如“在人群中,总是有一些显眼包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可以指那些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的事物。网友常说“每个物种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显眼包”。比如博物馆里形态生动、富有喜感的馆藏文物,也被称为“显眼包”。
原本,“显眼包”多少带有一点“嫌弃”的意味。但如今,“显眼包”的褒扬意味明显,“嫌弃”的意味已经逐渐消解。称某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外溢,既可爱有趣,又能够营造欢乐气氛。当下的“显眼包”因“与众不同”而大受欢迎,这是人们对个性化、多元化表达的认同。但使用时有必要说明三点:
一是显眼包不同于现眼包。两者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区别明显。例如,在强调行为的可见性和引人注目的程度时,用“显眼”可能更为贴切;而在强调行为的直接后果是让人丢脸时,用带贬义的“现眼”则更为合适。
二是学生考试或作文时需谨慎使用。虽然这些词能增加趣味性,但在正式场合可能显得不够规范,影响表达的专业性。如果考试明确规定使用规范语言,应避免网络流行词,以免扣分。在创意写作中,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加趣味性,但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应保持语言严谨。总之,使用网络流行词时需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判断,确保表达清晰、得体。
三是注意区分新词和流行词。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其本质特性是“流行”。时间性较强,有一个从不流行到流行、再到不流行或规范化的过程。生存周期比较短暂,或者消失,或者作为一般词语被接受。流行语必然都是新出现的词语,但不能反推;新词具有规范性和生命力。如“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
赚得
赚得,是个颇为有趣的词语。有多个读音和解释。
读音一:zhuàn dé;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释:
获得(利润)。赚得是一个动词短语,由“赚”和“得”两个词组成。“赚”意味着通过努力工作或经商赚取金钱或其他利益,而“得”表示获得了某种东西。赚得盆满钵满。做买卖,与“赔”相对:赚钱。包赚不赔。做买卖得的利:赚头。得到的价钱超过购买、生产和销售货物的价值的部分。往往衍生出“占便宜”的味道:这场电影看得真赚,他给买票又买吃的。如《西游记》第十一回:“同妻张氏,在门首贩卖乌盆瓦器营生,但赚得些钱儿,只以盘缠爲足。”
赢得;博得。赚得表示通过努力或智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往往带有正面的调侃意味。最早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讲述了贾谊在为汉武帝劝说开辟西域道路时,提出了“赚得天下”这个观点。唐朝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诗之一:“ 越王大有堪羞处,祗把西施赚得吴。”《水浒传》第103回:“那粉头是西京来新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赚得人山人海介看。”吴组缃《山洪》二八:“但大会当中并不成立组织,只是用一些动人的讲演、唱歌和呼口号,赚得人民一番慷慨激昂和摩拳擦掌就算完事。”
特殊的用法还有:①出错误:讶,赚矣!此辟谷药也。——徐铉《稽神录拾遗》;然已只在康庄大道中,决不赚入蹊曲径矣。——王阳明《传习录·答聂文蔚》。②耽误;错过:向日我一时见不到,赚了你终身。——《醒世恒言》。
读音二:zuàn dé,骗取。
一般作为贬义词使用。唐代吴融《王母庙》诗:“鸾龙一夜降崑丘,遗庙千年枕碧流。赚得武皇心力尽,忍看烟草茂陵秋。”元代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除是你走一遭去,若赚得此人来,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你定是纪献唐那贼的私人,不晓得在那里怎生赚得这张弹弓。”
此外,也有非贬义的用法,如宋代杨万里的“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另如一些地方把徒劳、白费劲也反说成赚,就不再赘述了。
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载:(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想不通:既然我们是君子,在人世间还会如此困厄、一筹莫展吗?于是问老师: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固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传统的解读是:君子能够固守节操,即使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节操就会很滥。
鲍鹏山老师认为这个回答很冷酷,对于子路不啻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你认为做一个君子就能处处行得通,到处受欢迎?错了!恰恰相反,君子正因为他讲道德、讲原则,所以反倒是常常被掣肘,时时被雍阻的,往往是行不通的。他把“君子固穷”进一步引申为“道德是最大的骗局,骗你一辈子。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我还是要做个好人。”引来网络一片争议声:网民们认为鲍老师理解偏了。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历来注家都认为这两句不好理解。其实,难能可贵的是,鲍先生能洞悉其最深层的意思:即不是真理与正义庇护我们,而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强者保护道;弱者寻求道的保护。但从辩证法的眼光来看,鲍先生只看到历史现实的一般性,忘了特殊性,且有待于验证确认其“君子固穷”的普遍性。窃以为,君子固穷,但不是好人本来就没有好报,只是好的标准不同,好的时候未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