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点、勤学苦练、自掏腰包…… “清雅”票友唱出“专业范” 2025年02月13日  

  《梁祝》剧照。受访者供图

  名家指点、勤学苦练、自掏腰包……

  “清雅”票友唱出“专业范”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2月11日晚,由乐清市清雅戏曲协会耗时3年精心打磨的古装经典传统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在乐清越剧团·音乐厅剧场精彩上演。台上的演员们虽非科班出身,但她们深情的演绎和精湛的表演,所展现出的专业水准和满腔热情,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克服困难三年排大戏

  《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与书生梁山伯,草桥结拜、同窗3年,最后一对相爱的人却天人永诀,双双化蝶。排演这样一部大戏,财力、人力、精力缺一不可,乐清市清雅戏曲协会作为一支业余性质的民间戏曲文艺团体,排演这部经典剧目颇具难度和挑战。

  据悉,该协会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汇聚了一群来自不同行业却共同痴迷于越剧的戏曲爱好者,现有60余人,平均年龄50岁。凭借着对越剧的热爱,她们一步步学、一步步练,将折子戏演绎得炉火纯青,但还不过瘾,近5年来,她们挑战了两部经典大戏。

  “《梁祝》于2022年开排,一共有11人参演。与第一部耗时两年完成的越剧经典剧目《孟丽君》相比,《梁祝》的排练过程更为曲折,中途主要演员的退出一度让该剧面临夭折的风险,但协会成员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将这部经典剧目成功搬上了舞台。”乐清市清雅戏曲协会会长林乐珍告诉记者,《梁祝》作为一部经典传统大戏,以其深情缠绵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细腻的人物情感著称,不仅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更考验他们对人物内心的理解和刻画能力。另外,观众对这部戏有着极高的期待和评判标准,这无疑增加了演员们的表演压力和心理负担。为此,她们特邀来自乐清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童红霞、周妙丽来指导,她们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见解,不仅能帮助演员们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也提高了表演水平和舞台效果。

  奔赴热爱贴钱添置服化道

  相较于专业的越剧演员,这群业余演员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兼顾工作与家庭,排练时间极为有限。然而,她们凭借着对越剧的热爱与执着,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过去3年里,每周二、周六晚上,她们都会雷打不动地集中排练两至三个小时。

  该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排练没有补贴,即使演出,发放的补贴也都放在协会里,用来采购设备、道具等,至于演员们的服装、化妆等,基本上是自掏腰包。“因为喜欢,贴钱也愿意。如果是为了钱,大家早就散了。”在接受采访时,演员们不约而同地谈到“热爱”“传承”等几个关键词。

  2024年12月29日晚,当《梁祝》受邀在蒲岐镇华一村首演时,赢得村民和戏迷们的一致好评。“演得真好!你们是哪个专业越剧团?”听到这样的夸奖,也给参演的演员、乐队成员及后勤人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觉得努力得到了认可。

  当晚谢幕时,在500多名观众殷切的目光中,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轻盈登台,翩翩起舞,一时间观众欢呼之声不绝于耳,演员们则用深深的鞠躬,感谢每一位观众的支持与厚爱。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或低声交流,或轻声哼唱着剧中的经典唱段,对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赞不绝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群戏曲爱好者的精彩表演让人感动,期待她们还有更精彩的表现。”一位观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