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车间。

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高效运转,这是近日记者走进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看到的忙碌景象。该企业2024年产值5.65亿元,铜编织线市场占有率和排名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被评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明星企业、名牌产品奖等。作为董事长的郑晓燕更是脱颖而出,获得“2024年乐清市科学企业家”荣誉称号,同时金桥铜业获评“乐清最受欢迎十大创业女性品牌”。
秉持着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郑晓燕以智慧与坚韧书写她与铜业的软连接、以及其成人达己的精彩故事,在商海沉浮中展现新时代女性的魅力与风采。
心中有光 素履以往
郑晓燕:深耕新材料领域的科学企业家
拼命三娘
20世纪90年代,郑晓燕大学毕业,在柳市镇第二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因机缘下海创业。郑晓燕回忆:“自己在机器前熬夜加班、几个通宵赶货是经常的事,一双儿女就睡在身后的简易沙发上,虽条件很艰苦,可内心有的是拼事业的干劲和激情”。
有一年年末(农历腊月二十五),郑晓燕前往东北要账。郑晓燕说:“零下30多度的气温,冻得人发痛、内心恐慌,钻进路边招待所就住下了,大铁锅烧的开水满是油星,炕也不暖和,破旧的门上还有洞。”次日,客户见到她十分诧异,没想到一个南方的小女子居然这么能闯能拼,果断结清了货款。
一个深夜,遇到有人进厂偷盗。身材瘦小的郑晓燕抓起一根粗粗的钢筋就豁出去了,硬是拼尽了全身力气与小偷搏斗。
有次,员工因操作机器不当受伤鲜血淋漓,情急之下,郑晓燕背他上车直奔医院,一路上心里憋着害怕却不断地安慰伤者,进门就对着医生大喊:“这是我弟弟!一定要用最好的药救他!”
现今,年过五旬的郑晓燕还是一如既往地奋斗拼搏,节假日都乐于投身事业与公益,与团队无数次地实验、无数次地探讨,只为给行业新材料领域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追逐理想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忘却理想。”郑晓燕说,父慈母爱、兄妹团结、夫妻同心、二代阳光接力是其发展事业的最强底气。
她从乐清出发,到全国各个省市走访,到欧美东南亚考察,从技术到模式,从产品到客户,从方法到心法,一次次刷新了认知,她立志改变。
兄妹同心,其利断金。从厂房改造到规模扩张,工厂从最初的200多平方米、1000多平方米,发展到5000多平方米。如今10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厂房为生产提供了强力保障。
2000年初,随着电气行业市场的高度饱和,企业迎来转型。郑晓燕说:我的父母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营着一家生产铜编织带的家庭手工作坊,当时铜编织行业的市场尚处于低小散阶段。”
于是,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主营业务从低压电器转型为从铜编织线,2007年3月成立了“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采用工业产品网络营销、采用先进模具提高产品精密技术,深耕细分领域。在业务开拓的同时,不忘培育员工心性成长,志在让更多员工都能活出心中理想的模样。
助力成长
在郑晓燕的带领下,金桥铜业一直在柔性导电连接领域深耕细作。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从产品制造商华丽转身为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打破了外国在遥感卫星相机用柔性连接领域的垄断,强大的技术实力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郑晓燕培养了许多青年企业人才,目前在企业就职20年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不在少数。同时她还经营着牧歌生态农业企业,该企业的中高层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郑晓燕定期主导线上线下共创经营活动,帮助解决员工难题,亲自培养关键岗位,灌输“一小时沟通机制”方法论等等。
“高质量陪伴”是郑晓燕对子女教育的心得,她身体力行、践行着“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她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认同与尊重、挫折和困难是孩子成才必不可少的法宝,如此,企业和家庭的未来才有可能真诚、务实、创新。”
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郑晓燕不忘反哺家乡。她与几名乐清本土企业家联合成立温州市温商慈善基金会,十年来助学结对帮扶数百名莘莘学子。郑晓燕还助力柳市镇博士基金等多个项目,为家乡发展贡献“她”力量。
随着企业新模式、新产品、新材料不断被开发和应用,郑晓燕愈加领悟到,新材料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革命,对各个应用领域产生的影响将意义深远。而她也依然坚定地想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梦前行,聚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