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伟
潮州有民谣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所指的广济桥,原名康济桥,始建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它的始建者就是时任潮州知州的曾汪。
曾汪,字万顷,福州人,生卒年不详。《广东通志》称其曾于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知潮州、广州、康州并官转运使。
王十朋《梅溪集》中共有7则诗文涉及曾汪:《九日次韵曾尉易任青田留别》《代曾尉答陈安抚》《代曾尉答交代》《(两)答曾知郡》《曾潮州到郡未几,首修韩文公庙,次建贡闱,可谓知化本矣。某因读韩公<别赵子>诗,用韵以寄》《曾潮州万顷增辟贡院,以元夕落成,寄诗,次韵》。
梳理以上诗文可知:曾汪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继仙居人吴芾任乐清县尉,主掌维持治安,却“最留心于乡校”,曾于县学植双桂,对王十朋极其赏识,“最蒙不以碌碌余子遇”。次年易任青田时,王十朋于重九日赋诗留别,赞其敬业博学(梅仙乐教意尤勤,绛帐煎膏至夜分。心学尽传隋董薛,词章高压汉卿云),表达不舍之意(谁知有力能攘我,不许诸生久借君。驷马重来定何日,好看双桂散清芬)。此后二十余年,曾汪历任吏部郎官、知州等职。绍兴三十年(1160),绍兴签判任满的王十朋返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汪两度寄来贺信,王十朋在回信中再次感谢知遇之恩(咏双桂之篇章,宁忘盛德)、表达景仰之心(景山仰斗之诚,初未尝一日替)。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曾汪改知潮州,到任后首先修葺韩愈庙,接着又扩建贡院,并致信王十朋说准备刊刻他的“和韩诗”。当年岁末或次年年初,王十朋以和韩愈《别赵子》诗的方式作答:盛赞韩愈谏迎佛骨“道大忠有余”、贬谪潮州教化垂后世(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推许曾汪“下车首风教”,期盼他能继苏轼《潮州韩文忠公庙碑》后作颂韩雄文;谦称自己的诗质量低劣,不值得刊刻。贡院于元宵节落成后,曾汪又寄诗来。王十朋次韵作答,比之为“潮州八贤”之首、曾任温州知州的王大宝。
曾汪至少是潮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但可惜于史无传,也仅有《送举人》一诗留世。所幸上述诗文可供后人了解其行迹之一鳞半爪,也算是王十朋以特殊的方式报答了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