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况而言,大多数人要行万里路尚为奢侈,现实一点是先读好万卷书
「全眼看天下」
■张 全
“我走遍全国了!”近日,乐清籍经济学家张仁寿发在朋友圈的这一推文引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题思考。9月河北之行后,他已走遍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含港澳台),实现了退休生活的第二个目标。接下来,他将向退休后的第三个目标——“走遍天下”进发。(10月9日《乐清日报》)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教育名家,张仁寿拥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脉,有条件去一一实现自己的宏愿。那么走遍全国需要什么条件?对未知地域的浓厚兴趣,资金保证,熟悉使用交通工具,沟通的语言基础和勇气,及健康的体魄。一般人很难充分具备这些能力,又希望抵达远方,就得借助旅行社、旅游公司。
借助旅行中介机构是方便,但客观上削弱了旅行者对他乡的了解,陷入路径依赖的窠臼。所有的旅游线路都是旅行中介根据景点的重要性及分布情况,结合交通状况、游览时间的人为设计,运行成本是基本的考量因素,有可能为控制成本而舍弃若干重要景点。如雁荡山因公路网形成“二灵一龙”的精华游格局,逐渐放弃石门潭、迎客僧、谢公岭及荡阴风景。而几十年前,迎客僧在雁荡诸景中的地位不亚于合掌峰。
路径依赖的最大弊病是限制创新和进步,且造成现有优势的逐渐削弱。路径依赖形成游者的思维定势,影响行万里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全面观感。即使做了攻略,同样可能落入攻略的窠臼,因为攻略也建立于前人观感,侧重新晋网红打卡点。比如雁荡山灵岩方洞,传统看方洞栈道、云天桥,而新人类看重悬崖咖啡、云端拾光餐厅等打卡点。其实方洞的内在价值,在于它颠覆了传统雁荡山“看山不爬山”的制约,赋予旅游者从“飞仙”(徐霞客语)角度看雁荡诸峰,犹如一幅壮阔的天然画卷,观光者心胸也随之无比开阔。如要全面认识雁荡,还要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时登上方洞远眺,才能见识到云卷云舒的奇峰风姿。这为一般攻略难提及。想达这等游览层次,恐怕得读徐霞客的雁荡山游记,充分了解雁荡的山水文化。
简单一点,要深度认识一地风景的样貌支持、内在逻辑,最好找准与当地人契合的文化接口,从当地人口里了解风土人情、柴米油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如想了解成都就必须进入茶馆。成都茶馆消费不高,一碗茶或者自带坚果什么的就可以坐上一天,真可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可居此收集各类信息,欣赏当地戏曲评书。总之只有茶馆,才是成都人的讲坛;只有茶馆,才能将自己的舒服愿望得到提升;只有茶馆,才能卸下身心的疲惫,把摸住真实的成都脉博。所以,到成都你固然要去武侯祠、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但不进茶馆恐怕品味不到真正的成都文化。
行万里路是对读万卷书的补充和深化。虽然读书可以提供理论知识,但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产生共鸣。行万里路可以获得实际生活经验,使书本知识得以验证和巩固。然而就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况而言,大多数人要行万里路尚为奢侈,现实一点是向张仁寿先生看齐,先读好万卷书。
(作者为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