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捕获11250只 乐清这群人追着蚊子跑 2024年07月24日  

  杨志玲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丽娟

  蚊帐里进了一只蚊子,都让人头疼不已,但乐清有一群人最近却专门跑去猪场抓蚊子,七八个人全程保持冷链分类6个多小时,共分类出11250只蚊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捕获蚊子是乙脑蚊媒监测工作中的首要环节。捕获的蚊子冷冻处死后依次鉴定分类、分装,最后被送往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开展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乐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李海杨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而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为采集蚊虫标本,7月17日-18日,乐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乐清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在柳市镇华北村和盐盆街道朱庄村养猪场,使用电动捕蚊器和诱蚊灯进行捕蚊工作。

  天气炎热,养猪场内臭味更为浓烈,只见捕蚊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有的在养猪场内放置诱蚊灯,有的则手持电动捕蚊器直接现场抓捕。诱蚊灯傍晚放置后,第二天早上6时前取回,将蚊子放置-20℃冷冻处死,冻死后进行鉴定分类。

  很多人不禁好奇,这么小的蚊子都是怎么分类出来的呢?李海杨介绍,分类时,工作人员用镊子小心的将蚊子按种类分装到采样管,以50只蚊子分装,分装完毕的标本置于含有干冰的泡沫箱中保存。

  这次乐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乐清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历时两天一夜,在两个养猪场共顺利捕获了11250只蚊子。经过七八名工作人员静坐分类6个多小时,最终分类清点出捕获的蚊子种类及数量。

  据悉,乐清市自2019年以来,被认定为省级乙脑蚊媒监测点,每年要在5-10月份采集至少10000只蚊虫标本。通过开展媒介蚊虫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全市乙脑病毒携带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乙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