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红色讲堂”开课12年 烈士后代讲革命故事 “圈粉”上万学生 2024年06月18日  

金道泉在整理革命故事素材。杨海虹 摄

学生听讲座。受访者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他是一名烈士后代,在父亲壮烈牺牲第二天,降生人世间。

  他是一名语文老师,在乡村校园扎根四十年,桃李满天下。

  他是一名红色讲师,在退休后宣讲革命故事,受各界称赞。

  他的名字叫金道泉,今年77岁,岭底乡东田村人,是虹桥镇二中的一名退休教师。自退休后,住在虹桥的他,频频走访岭底,深挖红色资源,写下不少真实感人的故事。他还走进校园开讲座,对近万名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受到师生们的赞扬。因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突出,2023年,金道泉被中共温州市委老干部局命名为温州市“银尚达人”。

  寻父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今天游击队在芙蓉打日本鬼子,现在到我们村,中午还没吃,我们要好好‘招待’一下战士们。大家都齐声说应该的!有的说,现在过年过节,家里还有一点吃的,叫战士们吃好没有,吃饱有;有的说,现在家里有年糕、腌肉,叫战士们吃一餐没问题。金信培同志见大家非常爽快,就布置说:‘大家就带几个战士到家吃饭吧!’于是有的带走十来人,有的带走七八人……”这是前不久,金道泉写的一篇题为《游击队追袭日寇 东田村热烈拥军》的红色故事,真实再现了发生在1945年2月13日春节那天民拥军的感人场面。

  近日,当记者来到虹桥金道泉家时,一开场他就先给记者深情讲述了这个革命故事,而故事中岭底东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金信培正是其父。“他是一个很坚强、很英勇的人。”虽然与父亲未曾谋面,但金道泉从小就从奶奶和村民口中听闻过很多关于父亲的故事。

  抗日时期,金信培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于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东田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中威信颇高的他,开展“抗丁抗税”“减租减息”等反封建斗争,带领群众送军粮,抬伤兵,他家还是地下交通站,照顾隐蔽的地下同志,为党组织、游击队送情报等,东田村革命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1948年7月1日凌晨,金信培被捕,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要他交待党组织的秘密,并对他威胁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1948年7月7日,金信培被押送到大荆蔗湖村后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留下六旬的母亲和22岁即将临盆的妻子。次日,当全村人还沉浸在他牺牲的悲痛中时,金道泉的顺利出生,给人们带来一丝安慰和希望。

  “这是父亲牺牲前与几位同志拍下的一张集体照,我从这张珍贵的照片里看到了他的模样。”金道泉翻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对记者说,他从小跟着奶奶和妈妈长大,解放后,他上学读书直至大专毕业,后来成为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

  2008年,金道泉退休后本应有更多闲暇时间,但他受邀担任虹桥镇二中退休教师小组组长、虹桥老干部乒乓球队队长、气排球队队长等社会职务。2010年,乐清市中共党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岭底乡小组的一名成员找到他,希望他能加入小组,一起挖掘岭底乡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金道泉听后欣然答应,父亲金信培的红色事迹,仅是岭底乡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这里还有很多革命先辈的故事可以挖掘,身为烈士的后代,他觉得责无旁贷,于是卸任了多个社会职务,一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加入乐清市中共党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岭底乡小组后,金道泉加强自身的学习,除平时关注时事政治外,并做了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金道泉还频繁深入岭底乡各大村庄,寻访一些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等,对当地的革命历史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挖掘和提炼,不仅用笔记录下来,还多方核实内容,做到求真存实,最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写出十余篇文章,如《“逼上梁山”——金明龙参加游击队记》《坚贞不屈的烈士吴维传》《大义灭亲——陈秀学》等,不少作品在乐清《雁荡风云》、温州《浙南火炬》等刊物上发表。

  “岭底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有20位革命烈士。但如今知道他们生平事迹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正在编写岭底乡革命烈士传,希望通过挖掘他们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让更多乐清人知晓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金道泉说,今年他还计划跑一趟福建,寻访一名乐清籍的革命老同志,再深挖一些故事。

  讲烈士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日前,金道泉受邀来到芙蓉中学高中部开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这些年来,他重返“讲台”,乐此不疲地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在他看来,乐清革命斗争史内容丰富,红色资源不仅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也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

  而他的开讲源于一次偶然。2013年,虹桥学区老教协组织退休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时,会长郑安象提出每位理事讲讲时事,谈谈学习体会、说说革命斗争史等。金道泉就准备了一份《乐清虹桥一带抗日斗争的故事》,并在老教协会议上进行试讲,大家听后一致认为,很多人对过去发生在乐清的革命斗争历史知之甚少,这样的讲座很有宣传教育意义。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时,中央提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抗战宣传教育。”有了第一次的讲课经验,金道泉就把内容重新整理,以学生喜欢听的方式先在虹桥镇二中开讲,没想到一发不可收,紧接着他又在虹桥一小、虹桥二小、虹桥三小、虹桥三中、虹桥六中等学校连讲了5场,每次都有六七百名师生聆听。

  “有一次,乐清一部门领导给我打电话,想邀请金道泉老师到市区给职工们讲革命故事,那一刻,我才知道他的名气这么大。”虹桥学区老教协理事吴应旺笑道,他和金道泉家住得很近,平时两人也经常交流虹桥片区的一些革命历史,在他看来,金道泉挖掘的红色资源具有很好的文史价值,进学校讲红色故事更是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令人钦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道泉又准备了一份讲座材料——《虹桥起义》,并搜集一些老照片制成PPT,到虹桥一些中小学去讲故事,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一个多小时,会场上鸦雀无声,这样的情况少有。”“学生个个仰起头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说明讲得好。”宣讲后,老师们向金道泉反馈道。不少学生还上台,有的要求同他合影,有的要求签名留念等。这些年来,金道泉已为近万名中小学生讲革命故事。

  金道泉的讲座如此受欢迎,有什么秘诀吗?“我对乐清的革命历史了解得非常透彻。我有当语文老师四十年的教学经验,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内容深入浅出。还有就是我普通话、方言都会讲,根据不同的授课群体灵活选择。”金道泉告诉记者,退休前上课是工作职责,教孩子掌握知识点。而如今上课是社会责任,宣讲时要创新思维,把讲好故事放在第一位,让孩子们不仅爱听,还要感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除了进学校宣讲外,这些年他还受邀到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给温州二十中师生讲故事,到乐清市发改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乐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部门讲乐清革命故事十来场次。2017年,岭底乡政府要编绘“红色旅游图”,他主动请缨,冒着酷暑炎热,翻山越岭走访好多老同志,寻找当年游击队的足迹、党组织的隐蔽点等,绘出草图,编写出了20多个点发生过的故事,为岭底乡的“三色岭底”(红色岭底、绿色岭底、金色岭底)建设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