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兴元。




四方游客来挑战。受访者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只问巅峰不问险,突破自我,挑战极限……身在200多米高的悬崖上,往下看,世界都不一样了。”走进龙西乡仙人坦村,一位刚刚体验完“飞拉达”运动的游客和记者感叹。
自2017年“飞拉达”的出现,仙人坦村成了全国乃至世界不少极限爱好者心中的“必去打卡点”,运营至今,已有近20万名游客来挑战,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回忆。近日,项目负责人方兴元正忙着筹备“飞拉达”季度赛,想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挑战者参与其中。
记者体验 在200多米高空中攀岩走壁
在这座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几乎人人都对一个意大利单词耳熟能详——Via Ferrata。
Via Ferrata,音译为“飞拉达”,是通过在山体岩壁上建设由钢扶手、脚踏、生命钢缆等构成攀登径道,让不具备攀岩能力的人也能攀上陡峭岩壁的一项极限运动。
“飞拉达”项目位于龙西乡仙人坦村高度300米的山峰——沓屏峰上。沓屏峰分为两座一大一小的顶冠状岩峰,高耸入云,村民称为“百丈岩”。
和记者想象的不一样,“飞拉达”不是一开始就要如攀岩一般从山下往上爬。而是先从一条专门开凿出的相对较为平坦的山路上山。“我没有玩过极限运动,可以吗?”记者抛出这个问题。“给教练10分钟,保证让你成为‘飞拉达’达人!”方兴元信心满满地回答。
记者穿戴好安全装备,聆听完注意事项后,踏上了“征途”。在陡峭的崖壁上,两排手攀架一字排开,这便是体验者攀岩的路线。当记者挂在沓屏峰半山腰上,低头看时,脚下便是千仞壁立的陡峭崖壁。挂在身上的坚实钢索和安全扣,虽然给人不少安全感,但还是有些恐慌。
“别老看脚下,多看看周围风景。”方兴元提醒,这时,记者才俯瞰发现,目力所及之处是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坳坳里,一叠叠小房子错落有致,那便是山里人家。景色太美,记者竟然敢扶着粗粝的岩壁,小心翼翼地迈开了步子,嘶风阵阵擦着悬崖、扫过身旁,倒让人有了种“清风拂山岗”的豁达。
和记者一起体验的还有台州“飞拉达”爱好者陈鹏,他经常驱车两小时来乐清体验“飞拉达”,这两个月他一共体验了40天,光体重就轻了10公斤。他说,与其它建造在山谷中的飞拉达不同,龙西“飞拉达”项目是360度环山腰线路,最高处距离地面259米,感觉像身处“空中花园”。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飞拉达’分A、B、C线,你现在体验的是B线。”方兴元介绍,A线难度大,长400米,高约80米,垂直攀爬时间约2小时,要靠手臂力气,往后仰绕圈走才能完成。B线相对简单,长900米,两条40米铁索桥创国内‘飞拉达’长度之最;C线是体验线,长70米,15分钟就能完成,适合网红打卡。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体验者对着无人机摆poss。这是为了记录游客体验瞬间,方兴元推出的无人机拍摄服务。方兴元向记者翻看他的抖音号,其中一条视频是一位北京游客体验的感悟:“我想念两年的‘飞拉达’,终于美梦成真。‘飞拉达’横着在岩壁上,人扶着挂钩用3个小时把B线走完,非常刺激、畅快……”
乡村振兴 带动集体和群众收入双丰收
2个多小时的体验结束后,方兴元和记者饥肠辘辘地下山,在他们打造的乡间小路保龙路上竟有10多家餐饮店、特产店及民宿。“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这都是‘飞拉达’带来的。”一家民宿店老板娘叶彩娣告诉记者,高峰期,一个晚上有100多人入住,生意很不错。
在一家面馆,方兴元点了两碗最热门的农家上山面,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加上鲜嫩的溪鱼干,和村民手工制作的细如丝的上山面煮在一起,味道广受好评。“原来,村民生活自给自足,但现在靠游客还能做点生意。”方兴元笑着说,“飞拉达”项目的出现,为仙人坦村汇聚了人气,更拓宽了振兴乡村的思路。
54岁的方兴元是名户外运动爱好者,2015年,他在爬山时得知丽江有“飞拉达”,十分好奇,就前去体验。“当时,我预感到这种刺激的体育旅游项目将是未来体验式旅游的发展趋势,一定会火。”方兴元回忆道,回来后,他便找到台州人徐健、徐超两兄弟,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在浙江也建一个“飞拉达”。
2015年底,他们用了一年时间考察永嘉、苍南、天台、椒江、宁波等地的一些山峰,最后看中龙西乡的沓屏峰。方兴元是南岳人,当第一次爬上沓屏峰时,就体验到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瑰丽意境……后来,他在仙人坦村深入考察,发现沓屏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上山路途较近,沿线旅游景观资源也丰富,岩石坚硬适合手攀架的安装。
于是,他不顾亲友反对,毅然把自己原有企业的股份转让,一门心思筹建“飞拉达”项目。 2016年,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方兴元建造‘飞拉达’爬山径道和登山配套设施。那年夏天,他直接吃住在工地,清晨6时忙碌到18时。2017年10月1日“飞拉达”正式迎客,仅当天体验者就有三四百人。
前些年,“飞拉达”面临独木难支的发展困境。方兴元等人咬牙坚持、各处奔波,为项目的提升寻求方法。令他感动的是,企业之急也是政府所急,龙西乡将石斛瀑布景观、“石斛花开”共富节、“飞拉达邀请赛”等各个闪光点串成全域旅游“珍珠项链”。如今,“飞拉达”游客激增。
沓屏峰过去是一座荒山,仙人坦村全村共有1600多名村民,村集体几乎零收入。“飞拉达”项目开发后,租金逐年上升,已涨到12万元,村里还能分享部分门票收入,这笔收入用于补贴村民缴纳农保。“项目带动集体和群众双丰收,村民们因为收入渠道丰富了,人均年收入也增加了。”龙西乡工作人员说。
四方游客 不分年龄不分国籍来挑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来体验的游客,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达81岁。一名12岁的上海男孩,经常来龙西爬“飞拉达”,仅方兴元就碰到三次。“从徐林华教练那得知,这孩子一天A线2次,B线2次,一天体验七个小时。”方兴元笑道,还有一名来自南京的81岁老爷爷,竟然能A、B线连爬。此外,还有一名来自贵阳的77岁老奶奶,工作人员起初不敢让她体验,但其女儿执意让老人上山体验,没想到最后老奶奶很从容地完成了挑战。
现在,“飞拉达”每个月的游客量约1000多人次,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更有俄罗斯“飞拉达”女网红、瑜伽达人,甚至一些热爱极限运动的年轻人穿上婚纱,在悬崖峭壁上展示别样的美。“有一对年轻人是在玩‘飞拉达’时认识的,现在木桥上还挂着他们几十张体验时的照片,今年他们还来到相识地拍摄了婚纱照。”方兴元介绍,这些年,小山村里组织了三届全国“飞拉达”争霸赛,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通过海选突破重围,向沓屏峰发起“终极挑战”。
为了让游客玩得欢,留得住,方兴元等人经常外出考察,打算开发空中秋千、滑索、双轨山地车等新项目,丰富游客体验感;计划在沓屏峰对面山顶建造咖啡馆、民宿等项目,将快游览和慢休闲结合;他还想将“运动+旅游”结合,把小村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飞拉达”赛事基地。目前,他正在筹备“飞拉达”季度赛,希望能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挑战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