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看视频 陈瑶璐 曹爽 郑露露 摄制

丁小蛙饰演《卖油郎》中的秦重。

每场观众爆满。曹爽 摄

《汉文皇后》剧照。

《红楼梦》剧照。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琴 郑露露六场经典越剧大戏、越剧名家高水平献演、顶级设备和乐队加持……3月15日至17日,上海越剧院“文化进万家”走进乡村系列演出来到乐清市翁垟街道塘下公园,共计四万余名观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殿堂级演出。为满足更多戏迷看戏需求,主办方还在场内加设超大屏幕和露天观剧场所。
据悉,这是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时隔9年后的首次下乡演出,乐清籍越剧演员、上海越剧院毕派传承人丁小蛙时隔十几年“回娘家”奉上的《王老虎抢亲》《卖油郎》两场大戏,更是引起了戏迷们的狂欢,当天现场有国内外的粉丝闻“蛙”而来,最远的粉丝从加拿大赶来。
现场蹲点守望 戏票一张难求
“走走,快点去,早点抢个好位置。”3月15日16时许,距离晚上的演出开场还有2个小时,翁垟街道塘下公园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观众手持门票等候进场。由于是下乡公益性演出,此番并未开售门票,观众手中的门票都是从主办方和协办单位手里申请赠送得来,尽管每场演出现场有五六千个位置,但仍一票难求。有戏迷甚至提前四五天就从外地赶到乐清,住在宾馆里,到处打听索票渠道,只为求得一张入场券。
当晚上演的剧目是《王老虎抢亲》,扮演周文宾的正是乐清籍越剧演员丁小蛙。“丁老师回乡演出的消息早在戏迷圈里传遍了,大家都想到现场看演出,实在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现场一名“蛙迷”说道。距离大戏开场还有半个小时,仍有不少戏迷在外守候等票,部分丁小蛙的粉丝干脆穿上了“温州蛙迷会”的红色马甲,在现场当起志愿者,做引导工作。她们说:“这样至少能进来,站着听戏也觉得幸福。”
“现在你能不能拿到一张票,就要看你平时人脉广不广了。”从柳市镇赶来看戏的林阿婆说,早早就知道了戏讯,她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挨个打电话,只要能帮忙领到一张戏票,她便许诺请人吃大餐。但票源实在太紧张,她最终只拿到了《卖油郎》这一场的戏票,且位置在30排之后,但林阿婆已经觉得很幸运,在家门口便能看到顶级越剧团的演出。她不愿错过其他场次,得知主办方在室外还搭建了一个大屏幕,演出同步直播,方便没有票的市民一饱眼福,她于是呼朋唤友一起来看。当天尽管下着雨,大屏幕前也早早围满了观众,去晚了只能撑着伞站在后排看。
六场经典大戏 市民过足戏瘾
“这六场大戏平时在上海也很难一次性看全,且每场戏的门票至少得几百元,乐清人民真的太幸福了,可以一次性看全。”常居加拿大温哥华的燕子特意推迟了回程时间,从上海赶到乐清看戏。燕子说,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来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
剧院往往只能容纳约1000名观众,此次演出场地在乡间搭台,热闹的气氛让大家仿佛回到了越剧的“最初”。
上海越剧院此次文化下乡演出,精选了该院红楼团最经典、最优质的六部剧目——《孟丽君》《王老虎抢亲》《汉文皇后》《红楼梦》《李娃传》《卖油郎》,这些剧目平时在全国的一线城市剧院开展商业性演出,这次“文化惠民”来到乐清,也是近9年来的首次。且本次演出的阵容非常强大,每场大戏都是由上海越剧院中生代的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担纲主演。
演员中最受家乡人民关注的便是丁小蛙,作为从乐清走出去的越剧名家,她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此次回到家乡演大戏,她难掩激动之情。“我从后台往台下看时,见到观众提早几个小时就来排队等戏,还有很多我的戏迷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飞来看戏,真的很感动。”丁小蛙说,家乡乐清培养了她,对她的越剧艺术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农村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给了她不断打磨自身的机会,让她的舞台技艺日益成熟,逐渐散发出光芒。而如此贴近基层的群众演出,让她从观众直观的掌声中不断汲取能量。
25岁的陈以含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在“黛玉焚稿”片段,台下的她与演员产生共情,泪珠挂满了双颊。饰演林黛玉的是国家二级演员李旭丹,曾参加过全国《红楼梦中人》选秀,荣获黛玉组冠军,她弱柳扶风的独特气质,被网友们称为“林黛玉本黛”。“看完整场戏,我都还有些恍惚,感觉像做梦一样。”陈以含回忆,她曾多次想到上海、北京等地的剧院观赏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可都因票源紧张或日程冲突等原因未能成行,本想今年继续抢票的,没料这部她心心念念的《红楼梦》来到了家门口,一圆她多年夙愿。
上海越剧院演出营销中心主任孙旭介绍,为了能呈现更完美的演出效果,剧团团队3月初便来到现场考察,并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对演出内容进行了优化。此次剧院共派出演职人员80余人,30人的乐团现场伴奏,并将平时在大型剧场演出所需的舞台艺术领域最顶尖的音响、设备全部运到了现场。全体演职人员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懈怠,纷纷提早来到场地走台、试音,力求为当地群众带去更完满的艺术体验。各个部门协同配合,最终为乐清人民呈现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演出效果,让大家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经典魅力恒久 越音代代相传
乐清市曾凭越剧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戏曲之乡,近年来,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排演了《王十朋》《柳市故事》《章纶》等优秀越剧剧目。今年年初,更是举办了乐清市首届越剧戏迷大赛和2024元旦戏曲晚会,晚会通过微信视频号、浙里文化圈、浙江卫视戏曲频道等多平台同步直播,数十万人在线“捧场”,当晚火遍全网。
乐清越剧群众基础深厚,这点丁小蛙深有感触,乐清本土就有许多优秀的越剧爱好者团体,如乐清市红辣椒越剧艺苑、乐清市青年越剧协会、虹桥镇南村乡村艺术团、大荆雁东社区戏剧协会等。此次演出每天大戏开演前,为现场观众献上传统喜庆的《打八仙》的演员就是来自乐清南阳越剧艺术团的成员。这些演员都并非专业越剧演员,而是越剧爱好者,与丁小蛙相熟的“温州蛙迷会”会长赵薇也参与了此次演出,台上这群“民星”的专业表现赢得了满堂彩。
2020年时,丁小蛙曾回乡举办过“温州蛙迷会周年庆典”,为在场200多名戏迷送上了经典名段,吸引7万余人次线上观看。平时,她只要有空,便会参与家乡戏迷们举办的公益活动,每每观众回馈的热情,总令她心潮澎湃。有了爱戴便有了压力,丁小蛙说:“传承,是每个戏剧人都应该做的事。”她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会扛起这个责任,尽自己所能,让越剧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演出现场,乐清人民现场给予的掌声、喝彩声等强烈的舞台反馈也感动了团队演职人员,群众如此爱戏、懂戏,这便是“文化惠民”的意义。上海越剧院院长吴巍在采访中流露出对乐清越剧氛围的赞赏和对乐清文化的偏爱。“乐清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非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吴巍说,乐清市作为浙江省戏曲之乡(县级),非遗文化上的共融共通,让上海越剧院到乐清来,就如同走亲戚、串娘家,有宾至如归的踏实感。此外,上海越剧院作为国内外闻名的国家戏曲剧院,是越剧界的龙头单位,有着宗师最盛、流派最多、剧目最正的三大特点。历年来,剧院创作、改编、整理的传统戏、历史戏和现代戏近400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常年在演的剧目就有五六十出。乐清越剧氛围浓厚、群众基础深厚,这是吸引团队前来演出的重要因素,“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最好的演员、剧目、舞美、音乐、设备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来,让大家有殿堂级的艺术享受。”
几天的演出中,尽管阴雨绵绵,但室内剧场场场爆满,室外的露天观剧处也人头攒头,丝毫不影响群众们的观剧热情。一场又一场高水平的演出,让不少年轻的观众发出惊叹:“原来越剧如此美,终于理解了老一辈对越剧的痴迷。”
近些年,越剧得到越来多年轻人的喜爱,得益于传承人对技艺的努力坚守和大胆创新,更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新时代观众群体的完美碰撞。上海越剧院此次下乡做精做足了准备,为乐清群众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的高水平艺术盛宴,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渴求和迫切期许,体现出传统艺术与广大群众的双向奔赴,令戏曲人振奋,也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和传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