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地造(1859-1922),名豹,字地造,号勿翁老人、玉甑山人。乐清白石凰岙(今凤凰)村人。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斗士,著有《诗界革命篇》《劳草吟》《勿翁诗草》三个集子,共收录诗作两百七十五首。其中题壁诗廿一首。本文试图通过对冯地造的题壁诗的漫谈式解读,粗线条地勾勒出其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和诗歌风格的速写图。
冯地造做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战士,转辗于嘉、杭、台、温、处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而后又流亡东南亚和日本,路途奔波,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年复一年,故写了不少的题壁诗。其《题路亭壁上》六言诗云:
枫叶飘飘自坠,涧泉淼淼作声。
行客停留不得,归牛栖鸡争鸣。
这个路亭的具体地点无可考。但这里呈现的是江南景致:枫叶飘飘,涧泉潺潺,归牛哞哞,栖鸡嘎嘎,一派令人留连的美丽田园。但是“留不得也哥哥”,为何?因为铁肩担道义,最要紧的是革命事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冯地造是光复会(1904年创立)会员。其孙冯大任《先祖冯豹传略》云:“先祖直接参加推翻满清活动,始自清光绪癸卯(1903)。有革命志士敖嘉熊者,乃浙江革命党首揆陶成章之挚友,是年来温州考察形势,闻先祖及陈乃新名,来乐造访,遂缔交焉。敖回嘉兴后,创立温台处会馆,名为处理客民之不相与者,而实乃革命党交通办事中枢,邀先祖及乃新前往襄理。”敖嘉这个“温台处会馆”,旨在谋求掌握地方军权、财权,但只存续了两年(1904-1905),终因经费不足而解散。冯地造负有交通襄理的职责,这首题壁诗,当写于这一时期。
红树满村庄,秋深冬又交。
一楼山势下,双塔夕阳黄。
横沓城居密,鼕镗衙鼓淆。
十年军国志,远水怅茫茫。
这首诗篇名为《题县城寓斋楼上》。冯地造的家距离县城约十五公里,题中的县城有可能即为乐成。秋冬之交,满目红叶。一楼居崇山之下,双塔立夕阳之中。纵横交错的街巷与密密麻麻的住宅,显得如此拥挤;县衙的鼓声远远地传来,听上去是如此的凌乱。漫漫十年时光啊,就像眼前的流水日夜消逝;救民水火、报效国家的志向啊,何时能够实现?唉,怎么不叫人迷茫!这里的双塔,应该指东塔西塔吧;至于水,便是金溪银溪了。值得注意的是:用来集散曹吏的衙鼓。唐白居易《晚起》诗:“卧听鼕鼕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元贡师泰《又寄王鲁川推官》诗:“曹吏尽造衙鼓散,理官独抱狱书归。”同样的衙鼓,为什么冯地造听来就变得混乱了呢?
谁欤垒石砥中流,片土楼登最上头。
碧水空涵云物暮,乱山半入画图秋。
逍遥漫许漆园吏,痛哭冤呼博浪仇。
到底有情难毕诉,檐牙一角鸟啁啾。
这是题在柳市文昌阁的诗。该阁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冯地造用一“暮”字,一“乱”字,就将澄明恬静的风光,抹上一层浓浓的愁绪,翻出一个别样的新意象。末联“鸟啁啾”,则是用暗喻,表达了一种做中流砥柱而不得、救民众于水火而不能的无奈心境。
下面这首《题壁》诗当属应酬之作,但非泛泛之作:“螯蟹一餐酒一杯,朋侪碌碌眼空恢。弥年作客谁知己,醉到胡家大地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云:“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由碧水而变浊流,希冀由浊流复变为碧水。这就需要注入新的雨水,冲掉浊水,重归清流。然而,嗜痂成癖、逐臭之夫不少,冯地造的美好愿景,也只能付诸东流。而《为有密事到烟霞洞题壁》,则有纪事诗的意味:
截断市衢一径通,好峰偏在万山中。
云霞护为帝王贵,洞府开有仙佛踪。
衲不寻常荦有酒,游非消遣汗横胸。
解衣长啸林峦应,更看钱镠江水汹。
“帝王贵”,疑为“帝王胄”之误。据载,1937年三月下旬,两党代表张冲和周恩来曾在杭州烟霞洞密谈国共合作事宜。冯地造也与光复会同志在此商谈“密事” ,可知此洞藏于“万山中”,只有“一径通”,非常的清静隐蔽。
《浙江光复日湖楼题壁》,应该是作者人生最为光辉兴奋时的情感流露:
桃花含笑望天红,梅花下泪点地白。争春先后,今古王霸转瞬事。光复声欢,促我径作西湖客。南峰远与北峰隔,湖光吸受雨何择。表俶塔,雷峰塔,一只一只。
“表俶塔”当作“保俶塔”。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年秋(1911年11月),浙江光复,先祖欣喜若狂,为诗‘浙江光复日湖楼题壁’纪其事,而陶成章(字焕卿)被刺死矣,先祖闻讯,痛哭失声,曰:‘焕卿,我知己也,焕卿死,我事无可为矣!’”(《先祖冯豹传略》)光复会自1904年创立,至1912年1月陶成章遇刺,前后八年,为推翻满清、复兴汉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在安徽、秋瑾在绍兴先后殉难,以及袁世凯倒行逆施、篡国称帝,一系列血的事实,给冯地造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虽然在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后,曾一度担任缙云县知事,浙江省(处州)十一师范校长,在任期内,多有建树,但终因国事日非,归隐故里。受张云雷等友人的影响,“终于出家去温州头陀寺为僧”。观《游白云寺,步瘖僧题壁》,可以体味到冯地造从高光后走向消沉的心理轨迹:
荒寺苔半壁,寒塘水欲烟。
山容惨不语,云气浑无天。
有客悲秋瘦,何人得句传。
生平方外志,到此悟前缘。
《过隘头题壁》:“高踞象山巅,仙乎地接天。诛茅盖作屋,伐石甃为田。衣食虚无积,亲朋淡不联。寻常世上事,放去任风鸢。”缙云县东渡镇隘头,是一个民风质朴的村落。此诗大概是冯地造在缙云主政去考察民情形胜时所作。当地有谚语云:“桃花云里过,隘头半天地。”桃花指桃花岭,高耸入云,故有“云里过”之喻;隘头自然村海拔六百五十多米,故有“半天地”之说。桃花岭古道,有七省通衢之称,且为兵家必争的隘口,设有桃花寨。唐李邕任括州(即处州,今丽水)剌史时,曾下令修缮拓宽此道。李邕文章高手,书法大家,现在三岩瀑布石壁上仍留存有他的“雨崖”两字擘书。具体负责驿道施工的是一位善士,名叫冯大杲,故有冯公庙。可以想像,做为一县之长,冯地造登桃花岭,谒冯公庙,看隘头村,一方面有体察民情的用意,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视察地形、以备攻守的深谋。其同一时段的作品《游方岩·谒胡子政祠。时有丐子遮道讨钱,予惨之,因赋此以题岩之左壁》:
流来仙境水,溯寻方岩山。直地狱中路,丐人列成班。疲癃残疾者,我休戚相关。呜呼惨为痛,何暇寻方岩。方岩何以圣?胡公泣痌瘝。丁钱为民免,贼坠不能攀。泉有马饮竭,贼惧降或还。神威时有赫,民难脱钜艰。祀拜者麋集,游骋者鸥闲。此岂岩之胜,其惟神在寰。有路焉矗上,有洞焉岩间。惟外方而正,石色红而斑。是为兹山胜,而我游也娴。
方岩在金华市永康县方岩镇,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胡子政(963-1039),即胡公,又称胡公大帝。这首题壁诗明白如话,歌颂了胡公的功德。惟有“痌瘝”二字较为生癖。痌瘝,意为贫病交加。明·吕坤《答顾泾阳书》:“吾辈此身原是天下之身,要认得天下国家、昆虫草木都是我身,饥寒疾病都是痛煞煞痌瘝乃身。”冯地造目睹很多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深表同情,决心以胡公为榜样,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冯地造在主政缙云时,为民办了不少好事,其中“厉行禁烟有功”,算是较为突出的一件好事。
郑嘉波《冯地造先生传略》云:地造“幼时,承父涧卿先生教导,勤学好问,聪明过人,七岁能背诵《千家诗》,十三岁就写有《山村即景》一首:‘一花一柳一鱼池,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寺院,一林黄叶一僧归。’时村人及前辈者呼为神童。”少作即出现“一寺”“一僧”的意象,恐怕并非偶然,不能不说,在冯地造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慧根,一种前世注定的宿命。《游宣平东西岩题壁》也是一首五律:
斯岩雄拔地,洞府自东西。
青眼来者少,白云与面齐。
入山悟草静,前树看禽栖。
向晚峰阴起,归途踏日低。
宣平东西岩在丽水老竹畲族镇的虎跡溪畔,“海内称十八洞天”,明何镗诗:“相当娲皇补天时,失手坠地惊霹震。”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已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庭腐朽糜烂,江河日下。冯地造最初认同“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凤凰山创办延祥书院(1901)。次年,又与吴郁周、陈春波、石郁周、郑雨浓、倪楚湄兴办邑西柳市高等学校。但后来认识到,这还远远不够,必须以暴易暴,遂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活动,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
冯地造性格刚烈,疾恶如仇,从两件事就可以反映出来:一是“保路运动”(1911年6月),他受孙诒让委托,“在乐成演说时,至悲愤之处,目眦尽裂,当场断指明志。”二是“敖嘉熊利用宗教进行革命活动,创立‘祖宗教’,所作福书、祷词和各种秘密暗号,却受瑞安沈悟斋所挟持,先生(指冯豹)仗剑跃起,向沈悟斋怒目疾呼:‘不交还凭据,三步之内,有我无你!’沈大惧,脸色苍白,当经魏兰调停,凭据原封付还。”可谓正气凌然,使人想起蘭相如与秦昭王五步溅血的故事。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是“新山歌案”(1906年5月-1907年4月)。《新山歌》是嘉兴人敖嘉熊编写,并经蔡元培审改的白话诗。歌词的首句为“唱山歌,哭中华,哭我中华苦难多,列强瓜分割土地,外人横行无奈何”,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是对晚清政府对内剥削镇压,对外奴颜卑膝的控诉和鞭挞。虹桥人陈梦熊为了传播民主思想,发动群众革命,积极宣扬《新山歌》,被清庭鹰犬通缉。陈梦熊无奈,经温州到日本避难。后恐牵连旁人,毅然回国到杭州投案,经孙诒让通过张之洞营救,无罪释放。冯地造与陈梦熊为同志,过往甚密,受“新山歌案”牵连,也一度流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在奉行丛林法则的世界,群狼环伺,弱肉强食,中华大厦,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冯地造禀赋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具有“奢哉平昔愿,万姓育无灾”“立国民为宝”的儒家民本思想,“只愁大地沦为夜”,立志要作“女娲补天”的“五色石”。他虽然披肝沥胆,踔力前行,但终觉“可惜事权不我假”,力不从心,壮志难酬,深感“时事日非兮避所遭”,自然萌发了归隐与出家的念头。黄式苏《赠冯地造先生豹》云:“忽哭忽歌忽笑忽怒骂,亦狂亦狷亦隘亦不恭。”可谓是他一生羁骜不驯、有志难伸的真实写照。
诗如其人。冯地造磊落豪迈的性格、守正不屈的品质和厚积薄发的学养,决定了他诗歌风格的畅晓沉郁。倪悟真说:冯地造“生平特长于诗,有甚工者,但不喜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之诗,盘空硬语,戛戛独造,吾邑先辈罕与伦比者。”“盘空硬语,戛戛独造”,一语中的,道出了冯地造诗歌源于韩愈的艺术特征。唐韩愈《荐士》诗曰:“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他的诗以气胜。读他的诗,有一股刚劲郁勃之气起于胸中,直冲霄汉。要之,冯地造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后人借鉴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