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手术。

给藏民义诊。

支援新疆。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颖“从9点开始,一直到23点半才结束,这样高频次地做手术是日常工作的常态。”近日,记者联系到胡逸人时,电话那头的他刚下手术台不久。
今年6月以来,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乐清籍医生胡逸人先后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单孔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全国首例国产单孔机器人全胃切除,以及全国首例国产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这标志着胡逸人及团队在消化道系统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更深的专研成果,给此类患者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操控单孔机器人动手术
“单孔机器人不能用超声刀,一人要同时娴熟地操控4只蛇形手术臂。”胡逸人告诉记者,在完成全国首例单孔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时,与进口的达芬奇机器人相比,国产机器人只需要在病人身上打一个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
这是胡逸人参与的第一项国产手术机器人普外科临床注册试验,他和团队有着十几年的普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临床注册试验,此前团队在猪身上做了大量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单孔机器人实操经验。这次全新的突破和飞跃,破解了行业内对国外技术过分依赖造成的“卡脖子”问题。
单孔机器人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胡逸人和团队的微创技术水平又迈上新台阶,并以此为起点,推进前沿单孔机器人技术的临床应用,让极微创技术和智能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
胡逸人出生于柳市镇曹田后村,是一名80后医学博士。年少时,家族中有长辈生病,族人的那种痛苦、无助的样子,一直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也成为他学医的动力。“家中无人学医,大家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了。”胡逸人说。
接触医学后,他曾在枯燥的学术里挣扎,直到2004年6月,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温州市人民医院工作接触临床一线后,深感患者因急性疾病面对的痛苦。胡逸人说:“我的工作就是去帮助这些家庭,这种职业的成就感,让我无怨无悔,再怎么辛苦,也会坚持。”
在近20年的工作时间里,胡逸人坚持自我提升,不断突破。到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及上海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后,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探索特殊肝段肿瘤消融、改良ALPPS术、腹腔镜超声引导的精准肝切除等技术,胡逸人说:“每一次临床尝试面对的压力巨大,因为要保证百分百成功,患者术后无后遗症。”
送医下乡上门服务
在做好本职工作、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同时,胡逸人还积极参加公益医疗活动,坚持服务群众、送医下乡。
2018年5月,胡逸人跟随温州市人民医院“超女来了”志愿者服务队,前往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为当地群众带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健康服务。今年4月,胡逸人到新疆拜城完成了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肝包虫切除术;并联合温州市人民医院博士精英建立仁医博士团,为群众科普医疗知识、义诊服务。
在他的多方对接与协调下,温州联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程树群教授团队成立了上海-温州两地“进展期肝癌诊治中心”、温州市人民医院肝癌综合诊治中心。这意味着,温州及周边地区的肝癌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获得上海专家团队最先进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前不久,胡逸人到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帮助该院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术式因难度大、风险高被誉为腹部外科的“珠峰”,也是该院建院以来的首例,胡逸人“授渔式”的帮扶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腹部微创手术能力。与此同时,他还联合乐清团市委,带领温州市人民医院仁医博士团对乐清的100多户特殊群众进行全身疾病早癌筛查。
“我每年至少会参加十余次公益医疗活动,到病人们的家里、身边,这跟门诊坐诊会有很大不同,感触非常深刻,更能体会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胡逸人告诉记者,有名病患患有肿瘤已有七八年,他和团队直接将医疗车开到对方家里,上门服务。
普外医生不“普通”
身为普外科医生,胡逸人取得的成绩可一点都不“普通”。他完成了浙南地区首例针对晚期巨大肝癌的改良ALPPS术、温州市首例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精准解剖性8段肝切除术、温州市首例累及下腔静脉直逼心脏癌栓晚期肝癌患者的根治切除手术,腹腔镜下特殊肝段肿瘤消融术、腹腔镜下联合微波消融改良ALPPS术填补了温州地区技术空白,推动了温州市人民医院晚期肝癌、胃肠癌的综合转化治疗,系统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消融、手术、热灌装等局部治疗水平均走在浙南地区前列。
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并获得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7项发明专利。入选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温州市551人才、瓯越卫健菁英、温州市卫技人才双鹰培养计划,并参与制定2023年《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脏外科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一路走来,胡逸人越来越能感受到患者将性命相托的使命感,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感受的特殊感觉。